洞见沈阳100个儿童为啥13人会胃疼
说起胃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成年人的专利,但是其实儿童胃病的患病人群也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近期对沈阳3—6岁儿童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沈阳3—6岁儿童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13.13%。3岁儿童感染率为6.99%,而6岁感染率则升至24.29%。
专家介绍,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时期,而家长不良喂养习惯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因素。家长应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建立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提倡儿童拥有专用餐具和实行分餐制。
1、儿童期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时期
3岁的乐乐最近不太爱吃饭,时不时地呕吐,还老说肚子疼,到医院就诊后,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究其原因,乐乐奶奶常年患胃病,并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奶奶每次给乐乐喂饭前都会先用嘴试试温度,这样就把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了乐乐。
“在临床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正是我们产生调查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初衷。”该调查负责人,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保指导科副主任张雪娇介绍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成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等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与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该调查是在沈阳多名3—6岁儿童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13.13%。3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99%,而6岁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则升至24.29%。结果提示3—6岁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性别和城郊差异。
调查显示,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时期,也是首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发阶段,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第一次感染在10岁以内。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在体内持续存在几十年,很少有自然根除现象。
2、父母的幽门螺杆菌会在喂饭时传给孩子
张雪娇称,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儿童胃肠道症状的主要因素,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及厌食等。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不常洗手、爱啃手指和玩具、常吃零食、专用餐具及家族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有明显关联。“父母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感染的机会也会相对增加,特别是如果有一些不好的喂养习惯,很容易让孩子自幼感染细菌。”
张雪娇说,比如给孩子喂饭,虽然现在大多数父母逐渐抛弃了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的不卫生行为,但是在喂饭的时候,家长还是不自觉的习惯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有时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等,其实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将父母自己口腔、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张雪娇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有症状感染儿童多表现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如腹痛、厌食、腹胀、恶心、呕吐、返酸、嗳气,严重者表现消化道出血如大便潜血、呕血、黑便等。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疾病,如儿童慢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病等。
3、提倡儿童拥有专用餐具实行分餐制
如何预防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张雪娇建议说,家长应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建立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提倡儿童拥有专用餐具和实行分餐制,避免唾液里的细菌通过筷子和餐具传播到食物上相互感染;经常使用的餐具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从小培养儿童常洗手、不啃手指、不将玩具入口等良好卫生和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常存在于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慢性腹痛为突出症状,而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病因多而复杂,再加上儿童对疾病各种临床症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所以特别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了呢?张雪娇强调,如果父母已知道自己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有反复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等,尤其是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生,医院做相关检查。有症状儿童确诊幽门螺杆菌阳性后可应用三联疗法早期根除治疗。
新闻延伸九大不良饮食习惯损害儿童健康
下面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必定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成绩,造成疾病,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要引起注意。
1.电视佐餐
不少迷恋电视的学生吃饭时也端着饭碗跑到电视机面前坐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嘴巴做着机械的咀嚼,筷子往嘴里塞着食物。长此以往,就会引起肠胃消化道疾病。吃饭看电视还让部分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减少,容易造成性格孤僻,成为一个既不健康也不快乐的人。
2.润喉片当糖吃
润喉片可用来治疗咽喉炎、声音嘶哑、口腔溃疡、口臭等疾病,但有的学生没病时也用它当糖解馋。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润喉片也不能随便服用。如果咽喉无明显炎症时滥用润喉片,可抵制口腔及咽喉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导致疾病的发生。
3.偏食严重
谁都知道偏食的坏处,可还是有的孩子偏食偏得厉害。偏食肉类而不吃蔬菜的孩子个头没有同龄人高,体检时各项指标与同龄人有差距,健康状况也不好,他们肥胖、易便秘、气色不好,易患呼吸道疾病。而只吃菜不吃肉的孩子各项发育指标同样不理想,表现为营养不良,易感冒,身体抵抗能力差。
4.贪吃零食
如今的零食名目繁多,包装考究,惹得学生心头痒痒,加之“减肥”思想作怪,校园出现“零食当正餐”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吃零食过量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致使各类营养摄入量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精力不济,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
5.餐后久坐电脑前
电脑逐渐成为学习工具,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就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用餐时及餐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使肠胃功能消退。
6.爱吃色彩鲜艳的食品
色素是一种化学品,对食用色素的使用国家有严格的卫生标准。一些小食品加工厂为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大量使用色素,甚至使用非食用色素,利用鲜艳色彩来吸引孩子们,长期食用色素超标的食品对身体极为有害,尤其是在神经系统和行为方面,有着极大的危害。
7.经常光顾小摊
街边小食摊特别是校门口的临时食摊,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食品易受灰尘、废气等带菌空气污染,加上有的油炸食品原料来源不明,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长期食用不洁净的食品,轻则造成胃肠疾病,重则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8.喜食烧烤食物
学生吃烧烤食物太多是有害健康的。如果经常在饭前摄入大量热量高但没有营养价值的零食,天长日久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而且体内长期摄入烧烤太过的蛋白类食物,易诱发癌症。
9.饮料当水喝
有很多学生,口渴了喝饮料,出去玩还是喝饮料,有的孩子都不会喝水了。喝饮料喝得上了瘾,身体也出了毛病,会经常无缘无故地流鼻血,弄得一家人都很不安。其实,口渴了应该多喝水,饮料适当喝一点是可以的,但不能完全代替水,因为饮料只会给孩子带来酸酸甜甜的味觉享受,基本没什么营养价值,有的只是高糖、色素、香精等等危害身体的添加剂。
文字/沈阳日报记者樊华网络综合
编辑/赵莹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2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饮食管理月饼螃蟹美食健康指南,吃货
- 下一篇文章: 健康这是一份吃货需要的月饼美食健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