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疾病描述 > > 正文 >

黄帝内经丨立夏时节的中医养生之道

立夏

  5月6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这个节气开始,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一大法则之一,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

  那么,在中医养生方面应该在立夏如何养生?

立夏

一、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二、精神养生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还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三、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四、中医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多喝水。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夏季养阳,少食寒凉

  到了夏天,很多人会认为: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最不容易被“寒”所伤,是不是就可以无所节制地吃生冷的食物呢?

  事实恰恰相反,真爱广誉远国医馆脾胃专家翟海定主任表示,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损的时候,如果过多贪恋冷食,就容易伤害阳气。中医养生强调夏季“养阳”,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

  生冷的食物不仅仅只局限于大家所熟悉的冰激凌、冰棍和一些甜品,还包括未煮熟的食物和凉拌的菜肴,这都应该算在“生冷”之内。大部分食品是不宜生吃的,特别是肉类,需要经过烹调加热后变成熟食食用才好,这样食物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

  脾胃容易被寒气、湿气困扰,暖食对它最有益,暖可温暖脾胃,增加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暖不是烫,也不是凉,食物既不可以烫口、也不能凉胃,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度。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阳”。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立夏养生现在开始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是夏天中医养生要遵循的准则,那么立夏时节是夏天的开始,我们就要注意利用中医保健以及食疗的养生方法来进行身体的调理了。

肠胃病专家

翟海定

副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肠胃病专家,40多年临床经验,对中医理论不断进修学习探索,私塾李东垣,注重“脾胃”在杂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积月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特点,先后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李东垣脾胃学说对内科学的贡献》等论文。

《擅长治疗》

常见症状:口臭、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打嗝、胃下垂、胃酸烧心;

胃部疾病: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胃炎、胃息肉;

肠部疾病:肠炎、结肠炎、直肠炎、肠胃炎、十二指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息肉、十二指肠溃疡。

《应诊时间》周一、周二夜诊13点-21点,周三、四、五全天

《预约电话》--

真爱广誉远国医馆坐诊专家

翟海定主任照片集锦

老店?名医?良药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药精粹

扫码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1032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