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的二三事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
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三部分。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当抗原侵入脾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白髓内淋巴小结会大量增多。红髓主要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红髓内血流缓慢,使抗原与吞噬细胞的充分接触成为可能,是免疫细胞发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场所。边缘区(MZ)位于红髓和白髓的交界处,此区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以B细胞为主,但有较多的巨噬细胞(Mφ),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生理功能
1.脾脏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2.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3.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过滤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
4.脾脏还有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
一、脾容易出的问题
指脾受热邪或过食燥热食物所引起的热証。主要症状有唇红、咽乾、心烦、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
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易胀,伴有眩晕,倦怠,面色萎黄等气虚症状。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痢疾,贫血等。
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运化。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噁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多见於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即脾胃虚寒。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腹胀满、呃逆、呕吐、食少、便溏或久泻久痢、倦怠、尿少、浮肿、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多见于胃十二指扬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肿、白带等
指脾胃的阴液不足而影响受纳运化。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乾结,舌红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即心脾两脏俱虚。主要症状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面黄、苔白、脉细。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等。
指湿热内蕴脾胃。主要症状有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噁心,倦怠,尿少而黄,苔黄腻,脉濡数。多见于黄胆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胆疾患。有些皮肤病如湿疹,脓庖疮等也和脾胃湿热有关。
二、关于脾虚证
特别注意
脾虚一般不会单一出现,或夹寒,或兼热,或有气滞之象等,所以一般没有固定的方剂。要调理好脾虚,你需要请中医为你辩证清楚后,用药才会收全功,否则虽脾虚有所好转,而其它症随之而起,得不偿失。
至于饮食上的调理:一般宜清淡易消化饮食;药粥一般用山药,薏苡仁,等为基质,并可长期服用。
治以疏肝理健脾除湿。中成药可吃复方加味归脾颗粒。同仁堂佳。
附子理中丸对脾虚有用,很燥,不能久吃,我用一瓶后发现血压升高。藿香正气丸对湿盛好一些,脾虚最好用补脾益肠丸。我是吃藿香正气丸吃好的,可长期食用。
(一)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二)--肝郁脾虚
中医肝郁脾虚证最常见的5个症状依次是脉弦、胸胁胀闷、纳呆食少、舌苔白和神疲乏力
(三)--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证,外邪入里、劳倦内伤,久病虚损均可导致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久泻久利、水邪久踞,致脾肾两脏阳衰,或他脏虚损渐及于脾肾,均可造成两脏同时虚衰而为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提示脾肾两脏机能减退、运化失职,水湿停滞、阴寒内盛、全身脏腑功能失调。
脾肾阳虚是以虚为主夹有实证之证候。主症:下利清谷、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形寒肢冷。临床表现:下利清谷或久泻滑脱或五更泄泻,少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四)--心脾两虚
(1)症状: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兼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缓弱。此种不寐临床上比较多见。
(2)病机:由于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而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虚弱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舌淡、脉缓弱,均为气虚、血少之征。本型病人多为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病人体衰或行大手术后以及年老气虚血少等,引起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有的病人则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胃气不和,脾阳不运,食少纳呆,气血化生来源不足,无以养心,而致心脾两虚。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因而辨证施治时,必须将以上病机及辨证要点结合起来,辨证方能更加准确。
(3)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4)选方:归脾汤。
5)用药:党参30g,黄芪18g,当归12g,龙眼肉12g,白术9g,木香6g,陈皮6g,茯神15g,酸枣仁18g,远志15g。
(6)方解:方中党参、黄芪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养心脾之血,白术、木香、陈皮健脾畅中,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
(7)加减:如心血不足者,可加白芍10g,熟地、阿胶珠各12g,以养心血;如不寐较重者,酌加五味子12g,柏子仁15g,有助于养心安神,或加合欢皮12g,夜交藤、龙骨、牡蛎各30g,以镇静安神;如兼见脘闷纳呆,苔滑腻者,加半夏、厚朴各10g,陈皮12g,茯苓15g,以健脾理气化痰。脾虚便溏者,宜温脾安神,可选用景岳寿脾煎(人参、白术、山药、干姜、炒枣仁、远志、莲肉、炙甘草);偏于气虚者,可选用六君子汤(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加炒枣仁、黄芪;偏于血虚者,宜养血安神,可选用茯神散(茯神、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白茯苓、桔梗、远志、党参、红枣);若偏于心气亏虚者,宜益气镇静为主,可选用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偏于心血虚者,可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五)--脾肺气虚
脾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脾肺两脏气虚,出现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的虚弱证候。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声低懒言,乏力少气,或吐痰清稀而多,或见面浮肢肿,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
本证主要以咳喘,纳少、腹胀便溏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久咳肺虚,肺失宣降,气不布津,水聚湿生,脾气受困,故脾因之失健。
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湿浊内生,脾不散精,肺亦因之虚损。久咳不止,肺气受损,故咳嗽气短而喘;气虚水津不布,聚湿生痰,则痰多稀白。脾运失健,则食欲不振,腹胀不舒;湿浊下注,故便溏。声低懒言,疲倦乏力,为气虚之象。肌肤失养,则面色晃白,水湿泛滥,可致面浮肢肿。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相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以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等肺的定位症状为主;脾气虚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的定位症状为主。本证除了见一般气虚症状外,还同时见肺脾两虚的定位症状。
三、脾虚禁忌食物
脾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螺螄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洩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牡蠣肉
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洩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红。能开胃消食,但有损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纲目》中曾说:「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经疏》中也指出:「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元.朱丹溪还认為:「山楂,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因此,脾虚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达菜。其性凉,有损脾气。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虚人服之,则有腹痛之患,气虚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滑肠人服之,则有洩泻之虞。」由此可见,对脾气虚弱,尤其是脾虚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医家也有认為,枸杞性寒。如《别录》中说它「微寒」。《食疗本草》认為「寒,无毒」。《本草求真》中还说:「枸杞,甘寒性润。」正因如此,对平素脾胃虚弱,或素有脾胃虚寒便溏者,皆当忌之,正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脾胃薄弱,时时洩泻者勿入。
此外,脾虚者根据其宜忌原则,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鱼、芝麻、蕎麦、柿子、柿饼、荸薺、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蓴菜、髮菜、蕺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
四、脾虚的食调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对于脾虚的人来说,怎么调理才是关键。
对此,医院消化内科杨洁主任中医师表示,"养胃健脾最好的食物,是我们平时吃的米饭。此外,也可多吃莲藕、栗子、南瓜、胡萝卜、山药、芋头、土豆等温和食物,它们所含的营养物质多,且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除此之外,也可适当吃以下7种食物,但在吃的时候需要注意:
1、肉类:比如牛肉、鸡肉、兔肉、瘦猪肉、牛肚、猪肚等,都能以形补形,养胃健脾。但有时吃下去会觉得胀气,除了本身肠胃有问题,也要注意要适量吃,不可贪多。需要提醒的是,最好不吃肥猪肉,因为它较滋腻,吃后难以消化,以致影响到脾的运化。
2、枸杞:枸杞属于一种滋阴补肾的好药材,如果脾胃不好,有碍运化,单吃枸杞可能会出现胃胀,古书上有说,"枸杞带有轻微的寒性",建议脾虚的人不单吃枸杞,可以搭配其他食材一起。
3、当归:当归具有补血调经、养血活血的作用,属于一种复合生药,如果单独吃,并不能养脾;配合黄芪、白芍等,便能起到调气血调经的效果。
4、辣椒: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辛辣热,对胃有很大的刺激。一般,在吃完辣椒后,最大感觉是出汗,但能刺激胃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对脾胃虚寒的人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吃完后会胃痛,有可能是刺激过强,就要控制量的摄入。
5、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本身化痰降气,但稍偏凉性,不建议吃;若实在想吃,可在烹饪时,放点姜、胡椒等来改善其凉性本质。
6、酒:酒是湿热之品,且会刺激胃部,但少量喝酒能温通经络,所以,建议脾虚的人小酌即可,不宜大喝,且要避免喝啤酒。
7、咖啡:适量咖啡因能刺激胃肠蠕动,但在喝咖啡时,不建议加入牛奶或糖,因为糖类惹湿,牛奶滋腻且不易消化,易影响到脾的运化,单纯喝咖啡,适量可以,但不宜大量喝,易影响到胃酸的分泌。
同时,杨洁主任也强调,不建议脾虚之人吃寒凉败胃的食物,容易败气,比如苦瓜、冬瓜、绿豆等。而且,也最好不要喝凉茶,脾虚大多寒凝气滞,一受到寒冷刺激,气血运行就差,喝凉茶反而会带来反效果。
脾虚能吃逍遥丸和乌鸡白凤丸吗?
同时,杨洁主任也有提到逍遥丸和乌鸡白凤丸等对脾虚人群的影响,她表示,逍遥丸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古书里的一个经典药方,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作用,因为含有一些健脾疏肝的药物,所以,脾虚肝郁、肝火旺或情绪不稳定的人,可以适当吃些逍遥丸。
但脾虚的人最好不吃乌鸡白凤丸,此类滋补中药可能会碍胃,也可能会出现肚胀和便秘现象。"乌鸡白凤丸是一个由乌骨白毛鸡和补血活血的中药融合而成的妇科圣药,具有养血调经温补的作用,但有些黏腻,建议健康女性在经后吃为好。"
最后,杨洁主任也表示,男人脾胃虚寒,除了气虚,还可能具有虚寒症,可多吃点姜、蒜、韭菜、佛手、金桔等行气温补的食物;枣、莲子、芡实等能固肾涩精,对健脾养胃也有一定效果。
五、怎么按摩能改善脾虚
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的所在位置是在肚脐整上方约4寸左右的位置,它是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点击按摩中脘穴的话,是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起到调节脾胃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脾虚症状。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可以用手指点按或者是揉按,每次按摩3分钟左右,按到有局部发热即可。
按摩心窝
心窝的位置是在中脘穴的上方,胸骨的下方位置,她是胃部在体表的一个对应区。我们可以采用手掌按住,然后顺时针跟逆时针分别揉按36圈,让局部出现舒畅跟温暖的感觉就可以了。按摩这里可以让胃气变得顺畅,改善脾虚。
按摩公孙穴
公孙穴的位置是在足内侧,差不多是在第一跟骨的下缘,用拇指按住这个穴位,然后左右分别旋转20下,这样就可以起到改善脾虚的效果了。
六、脾虚食疗方
香菇牛肉汤
材料:香菇10克、牛肉30克、地瓜粉少许。
做法:先把香菇去缔洗净切块;牛肉洗净切成薄片;把牛肉放入地瓜粉,搅拌均匀。锅里注入热水,等水烧开的时候,放入香菇跟牛肉片;同时在加入适量的食盐跟鸡精,用大火煮沸后即可直接食用。
猪(牛)肚炒土豆丝
材料:熟猪肚50克、土豆80克。
做法:先把熟猪肚洗净后切成丝;土豆去皮后切丝,然后放入清水里面浸泡3分钟去除表面的淀粉。锅里倒入适量的油,在放入葱末、蒜泥,然后爆香下放入猪肚跟土豆丝,接着用大火翻炒熟透时放入适量的调味料即可。
白果蒸鸡蛋
材料:鸡蛋1个、白果2枚。
做法:先把白果去壳之后取肉洗净;鸡蛋顶部打一个小孔,然后把塞进去2个白果,再用纸张封住小孔。把鸡蛋放入蒸锅里面隔水蒸熟后即可直接食用。每天食用一次,连续食用数次即可。
荔枝粥
材料:荔枝干10枚、大米克。
做法:先把荔枝干去核后洗净;大米淘洗干净。锅里注入清水,煮开后放入大米跟荔枝干,直接熬煮成粥,粥熟的时候再根据个人爱好放入适量的白糖。
扁豆馅包子
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9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穴位合集干货收藏
- 下一篇文章: 邱雅昌董氏正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