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脾胃病来势汹汹您可知道保胃之道
“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尤生”,自古医家对脾胃病的防治尤为重视。对于“脾胃”这一重点保护对象,许多百姓参照所听所闻,或中药西药琳琅满目、或胃镜肠镜各项检查,却收获甚微。保卫脾土,到底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今天,小禅养请来了国医馆副馆长黎家楼主任中医师为大家讲述“保胃之道”。
黎家楼
禅医国医馆坐诊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这种常见脾胃病,你也犯吗?
夏季来临,草木繁茂,瓜果丰盛。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有云:“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夏季炎热,却有清甜冰爽的各种水果来解暑,真是人生一大乐事,面对着水果店里日渐丰满琳琅满目的货架,吃货们又不淡定了。从炎热的室外回来,最开心的莫过于打开冰箱,拿起一块冰镇西瓜就大块朵颐,那种从嘴唇一路扩散到脾胃的冰凉简直让人幸福感瞬间爆炸。但是乐极生悲,往往幸福感还没有过去,就突然感觉胃中一阵疼痛,甚至手足发凉。这是怎么回事呢?
黎家楼主任指出,中医学中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寒邪直中脾胃。病机是:人体骤食寒凉之品或贪凉受寒,容易导致阳气郁遏,阴寒内盛,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所以就会出现胃痛、手足发凉的情况。
脾胃病的常见三种病因,
你属于哪一种?
除了寒邪容易伤伐脾胃之外,湿邪在脾胃疾患中同样“阴险狡诈”。大家都以为,夏天暑邪当道,暑邪为热邪、阳邪,为何常常胃痛绵绵?殊不知,夏季是“无病三分虚”的时令。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气候潮湿炎热,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故长夏致病,以湿邪为患。胃喜恶湿,湿邪往往侵犯脾胃,阻滞气机,导致人们出现胃口不佳、乏困、无精打采、腹泻、恶心等症候。
除了寒邪、湿邪之外,脾胃虚寒是脾胃疾患的主要内因。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先天不足,素体脾虚;或产后、术后调养不当;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生活颠倒,缺乏运动。黎家楼主任指出,脾胃虚寒的亚健康人群很常见,一旦感受寒邪、湿邪的诱因,这部分人群往往会出现:胃痛隐隐,冷痛不适,腹胀纳少,疼痛得温或按压则稍减,劳累、食凉或受冷后疼痛发作或加重,口泛清水,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等表现,久而久之会转变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慢性结肠炎等患者。
“保胃之道”,何以取“胜”?
黎家楼主任善于调理脾胃疾病。针对脾胃虚寒证,黎主任认为,由于秋冬季节,自然界之阳气开始逐渐衰减,阴气渐盛,可加重脾阳的损伤和脾胃虚寒证的严重程度。而小暑之后,自然界之阳气渐盛,利用自然界的阳气,运用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夏天防治脾胃疾患的黄金时期。
我们先说说天灸。“天灸”一词首见于南北朝·宗凛《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额头,谓之天灸”。此法还载于清初《说郛·潜居录》:“八月朔,以碗盛取输液露。研辰砂,以牙筋染点身上,百病俱消,谓之天灸”。天灸通过天人相应的原理,取药物与穴位双重作用,通过经络气血直达机体,在“治未病”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禅医特色“辨证天灸”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体质情况,辨证选用不同的天灸膏药与不同的穴位,内外兼顾,精准保健,对虚寒体质和虚寒型的脾胃功能下降有很好的作用。
禅医“健脾天灸方”,选用具有健脾温阳散寒之中药,取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为主的相应穴位上,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等穴,共奏健脾益气、散寒通络之功,在治疗虚寒型脾胃病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除了天灸,夏令中药膏方在脾胃“治未病”中发挥着扶正补虚、祛邪治病、调和阴阳的积极作用。遵循“夏养阳、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夏季利用三伏节气阳气最旺也最容易激发阳气的时候辨证服用中药膏方,能事半功倍地调整偏颇体质,达到最佳的养生保健功效。
禅医夏令养生膏方注重“益气养血、调和阴阳、固本培元”,充分考虑到节气特点,以补气养血、调和阴阳为基础,结合伏季气候特色,湿重且易热化,易困脾的特点,配伍健脾化湿,行气导滞之品,是岭南地区的三伏节气养生的首选。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入口,各归所喜……甘先入脾。”甘味乃脾胃对应之味,故脾胃虚弱使用甘味之药可起到补养作用。禅医的“健脾祛湿和胃膏”,由邬素珍等名医献方,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用于调理脾胃虚弱、夏令夹湿之证,在治疗脾系疾病、改善脾虚体质、节气养生方面均具有良好功效。
“保胃之道”,你能做什么?
对于脾胃虚弱的亚健康人群,黎主任说道,饮食调护是第一步。
饮食是营养机体、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中医历来重视饮食调护,素有“药疗不如食疗”之说,因此运用中医理论,脾胃病患者积极进行饮食调护,对其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黎主任提出以下“保脾饮食守则”,为饱受脾胃病之苦的你出谋划策。
1.饮食规律——最该遵循的饮食原则
首先要规律饮食,这是因为人体有生物钟,脾胃也有自己的节律,胃酸分泌到排空都有自己的时间点,到了该进食的点胃酸就开始分泌,若此时不吃东西,胃空空的,那么胃酸就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腐蚀胃壁,长此以往胃炎可能就会来袭。所以黎主任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早上时间仓促就不吃早餐,不要因为爱美减肥就禁食晚餐。从三餐的结构上来说,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
“吃得新鲜”对脾胃而言则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鱼肉海鲜等荤腥,都要围绕“新鲜”二字来挑选。我国有些地区居民好食腌制品,但是长期食用腌制的食物确实不利健康,更要引起重视,即使没有严重胃病,建议也要尽量少吃,嘴馋的时候吃一些无妨,但不宜天天吃。
另外食物要“清淡”,少放盐,烹饪首选清蒸、炖炒,熏烤油炸的要少吃。
2.辨体质选食物——适合个人的饮食方法
胃病患者若想在饮食上讲究一点,可以请中医师来辨体质选适合自己的饮食。比如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在食物中放点温热的香料,以达到暖胃的效果;但如果是胃火很旺的人,口气重、大便干燥,又口干口苦,那么则不适宜选用温辛的香料。脾虚湿重的人,有便溏、舌苔厚腻表现的。可吃一些化湿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薏米、芡实、莲子肉,和大米或小米同煮,做成杂粮粥,可起健脾利湿之效。胃阴虚的人,舌红有裂痕,口干舌燥,胃有隐痛、烧心,可以吃点石斛(枫斗),比较适合;但如果湿热很重的,那么就不宜食石斛。
禅医“禅养坊”(精进楼一楼国药馆)自推出药膳汤以来,优质的出品赢得大众的好评。夏季来一盅“健脾消积汤”,帮助解除过食肥甘厚腻食物后的肚胀饱滞。除了药膳汤,新推出的养生粥依然出品精良,炎炎夏日,食欲不振,来一碗养生粥,既可以饱饥,亦能健脾和胃。
3.食物不可贪凉——夏季的饮食禁忌
现在天气比较热,出门在外空调难以避免。夏季汗出,肌肤腠理开放,一冷一热,寒凉之气易通过开放的肌表入侵体内,更加容易造成脾胃虚寒之证。因此,我们从饮食着手,就要在饮食上切忌贪凉。黎主任告知,“寒凉”亦会“败胃”,现在不少年轻人、小朋友喜欢吃冰镇饮料甚至冰淇淋,尤其餐前吃冷饮是影响食欲的,所以夏季饮食冷暖要把握,凉拌菜、冷饮都要少吃或不吃,建议有胃病史胃怕冷的人在夏天饮食也以常温、温热为好,而且即使在夏季也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腹部要保暖,女性朋友露脐装、短裙装少穿为宜。
“治未病”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明天就是三伏天灸的初伏。“保胃之道”,走起!
年禅医三伏天特色“辨证天灸”的时间
禅医三伏天“辩证天灸”+“夏令膏方、药茶、药膳”特色
1.中医专家现场把脉辨证后个性化取穴、选药、施灸+膏方、药膳、药茶,佛山首家辨证针对不同体质和基础症状选用不同功效的天灸膏。
2.权威中医专家独有配方。
3.膏方古法配制,国家专利工艺,药效保证。
4.佛山首家封闭包装的牙膏状天灸膏,确保药效。
5.药食同源,专家指导配合药茶、药膳,养生保健。
适应人群:
1.气虚型肺系病症:慢性咽炎、虚人感冒、慢性咳喘、鼻炎等;
2.阳虚型妇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3.寒湿型痛症:肩颈腰腿痛、退行性关节病变、风湿性关节炎等;
4.虚寒型病症: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失眠等;
5.生长发育落后、疳积、遗尿等脾肾不足的儿童;
6.尤为适合体质偏虚的亚健康人群及免疫力下降人群。
“夏令膏方”最佳服用的时间:
从“前伏”日起,或从医生施膏日起,连服30-60天。
天灸执行地点:
天灸当天,医院精进楼(1号楼)1楼国医馆。
-\
禅医禅养,您的养生首选!
黎家楼
主任中医师
国医馆常务副主任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传统医学会抗衰老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特长从医20余年,一直潜心于运用中医学理论辩证诊治各类病症,尤擅长以传统中医药方法对亚健康人群、术后体质欠佳人群进行调节;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儿科咳喘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具有丰富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8:00-12:00,周二下午2:00-6:00
出诊地点:医院精进楼1楼国医馆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看白癜风到专业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9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性胃炎从脾虚肝郁论治
- 下一篇文章: 别把胆病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