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疾病描述 > > 正文 >

辨证施治法应对泄泻

辨证施治法应对泄泻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或伴不消化食物,或夹有粘液。

辩证施治:

1、伤食:泻下粪便腐臭或酸臭,伴不消化食物,脘腹胀痛,嗳腐吞酸,舌苔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保和汤加减。

方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各10g,陈皮5g,半夏,茯苓,连翘,枳实各10g。

2、风寒: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或伴发热,形寒肢冷,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芳香化湿。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方药:藿香,紫苏,茯苓,厚朴各10克,陈皮,木香各5克,神曲10克,煨姜2克。

3、湿热:腹泻粪色黄褐而臭,或有少许黏液,肛门灼热,小便短黄,或有发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味。

方药:煨葛根,黄芩炭各10克,川连2克,车前子15克,六一散15克。

4、脾胃虚弱:大便溏薄,水谷不化,反复发作,食后即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

主方:七味白术散加味。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煨木香各5克,神曲,山药,葛根,扁豆各10克。

5、脾肾阳虚,久泻不止,甚或脱肛,完谷不化,形廋畏寒,精神萎软,舌淡苔白,脉微细。

治法:温肾健脾。

主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方药:附子(先煎)5g,党参,白术,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各10g,煨姜2g。

以上各种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可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具伤的辩证。

伤阴:皮肤干瘪,眼眶及前囟凹陷,精神萎靡,泻下黄水,小便短少,舌绛无津,脉微而数。治宜清热敛阴,方用连梅汤加减。

伤阳:便稀如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回阳,方用附子理中汤加龙骨,牡蛎,红参。

阴阳俱伤:面色胱白,神萎肢冷,哭泣无泪,嗜睡甚至昏迷,惊厥,舌质光红。治宜阴阳双补,可用上述二法合用。

病例1:

患儿男10月因呕吐腹泻两天前来诊治。

检查:神清,精神差,前囟平坦,哭时有泪,眼窝微陷,唇略干,体温38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稍胀气,叩诊鼓音,肠鸣音活跃,尿量可,大便呈“蛋花样”稀便,一天七八次,量多。

西医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脱水Ⅰ度。

中医诊断:风寒型腹泻。

治疗:

1、丁香,肉桂,吴茱萸,黄连,白术,茯苓,车前草,生石榴皮,藿香正气水调。

2、麦冬30g,乌梅10g,小米50g加水ml煎至ml,去渣取汁,加适量糖盐口服,补充脱水电解质,纠正酸碱紊乱。

3、口服藿香正气水,消旋多曲,潘生丁,葡萄糖酸锌,思密达。

病因机制:

轮状病毒是一种形似车轮样,直径为70nm的双股RNA病毒。

1、病变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即少数可累及胃,回肠和结肠。

2、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其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3、因此,小肠粘膜回收水份和电解质能力受损而形成腹泻。

4、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中医治疗风寒泄泻的机制:

1、藿香正气水,疏风散寒,芳香化湿,丁香,肉桂,吴茱萸,温补脾胃,解痉止痛,助阳补肾,黄连抑菌消炎,白术,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湿,能修复,营养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使细胞内的ATP酶活性增高,促进小肠对水分,葡萄糖,氨基酸,Na+,Cl-的吸收,从而使水的转移,利小便而实大便,生石榴皮消炎止泻。

2、以上中药方剂能激活胆碱脂酶,抑制亢进的小肠运动,消除小肠粘膜的炎性反应及渗出。

3、口服无乳糖奶粉或小米粥等降低肠道的渗透压,减少水向肠道的转移,使大便成型。

病例2

患儿女4岁因吃冰箱冷藏西瓜后引起发热,肚痛,呕吐,腹泻。

查:精神欠佳,急性病容,体温38度,心肺正常,腹软,肠鸣音活跃,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呈阵发性疼痛,大便呈绿色水样便,有少量粘液。

诊断:湿热型泄泻

治疗:

1、0.9%NS30ml加温至40度左右清洁灌肠,Bid。

2、葛根芩连汤加味(煨葛根,黄芩碳各10g,川连2g,车前子15g,六一散(包煎)15g。水煎,取汁20ml+苦木2ml直肠注入Bid。

3、葛根芩连散+六一散,藿香正气水和苦木2ml调贴脐。

4、口服思密达,西米替丁,庆大霉素,痢特灵。

三天好转,体温正常,肚痛消失,五天痊愈。

分析:

1、用0.9%的NS灌肠能增加肠道的渗透压,使细胞内和组织液的水向肠道转移,便于内毒素细菌向肠道排泄,有利于溃疡面愈合。

2、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消炎。葛根,车前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修复肠道的溃疡面,细胞的活性恢复正常,肠道的水就会向渗透压高的细胞内转移,“开支河”,“利小便而实大便”使大便成型。

3、加味六一散,(滑石,生甘草)治疗: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

西医治疗肠炎的机理揭开了中医治疗泄泻“利小便而实大便”神秘的面纱

“利小便而实大便”是中医治疗泄泻一种常用的方法。即通过疏利小便而使大便大便成型的方法,又叫“开支河”或“分消走泄”。其理论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第条:“伤寒服汤药,下痢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及《金贵要略》呕吐泻哕下利病证治:下痢气者,当利小便”,等中医理论依据。

如果我们用西医角度来理解,“利小便而实大便”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西医“利小便”的药物有:速尿,甘露醇,双克等。如果遇细菌痢疾患者,你用这些利小便的药治疗腹泻,除没治好肠炎,反倒会加重了患者的脱水?这一观点岂不是错误的“指导”,可为什么此观点还沿用至今?

原来“车前子”治疗腹泻主要的机理是:将肠道的水分转移到血液里,通过细胞对水的吸收—经过微循环—大循环—肾脏滤过—进膀胱—尿液排出。原来利小便只是一种临床症状和表象,其真正的作用不是利小便,而是修复、激活,营养受损的肠壁的柱状上皮细胞恢复功能,使其对肠道水的吸收和转移恢复正常(所谓健脾)。若循环改善了,水转移了(称利湿)大便才能成型。也就是说将在肠道里混杂的水和食物残渣(或过多的水)分离开。那就是“水走水路,粪走旱路”。也有人说“我用车前子治疗腹泻,并不那么见效快。”那就说对了,因为任何病情是讲疗程的,其实这个疗程就是修复细胞的过程,可待细胞修复恢复后,“水,旱”路各自分开,才彻底根治了,病情不会在有反复。

聪明!几千年前医圣张仲景提出这样的中医理论,用咱西医的观点分析是相通的,科学的,严谨的,我不得不配服医学界的老前辈,使我理解了“利小便而实大便”的真正科学含义。“利小便是表象”,“开支河转移水是根本”。

编后续:

其实用“葛根芩连汤+车前子”治疗湿热型菌痢的真正原理是杀菌、消炎、修复,激活细胞的恢复,改变细胞内的渗透压至恢复正常,使水就会向渗透压高的地方转移,使大便成型。

(文章所介绍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同建议,欢迎大家交流指正,具体运用请根据病患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余海军

陕西省绥徳县余海宏诊所

特约通讯员

小编的话: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按照以下格式标明出处,谢谢!

来源:红杏e生(







































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89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