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因肝硬化需定期复诊。
该例患者Child-Pugh评分为8分,利尿剂控制腹水良好。血常规示渐进性贫血,但患者否认黑便、便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史。
该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在2个月内从9.0mg/dl降到4.5mg/dL。医生建议进行消化道检查。
食道、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示食道静脉曲张,不伴出血征象。结肠镜检查正常。
由于考虑出血可能为小肠来源,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一处回肠粘膜下肿物(图A)。
患者为进一步检查转入我院,接受了逆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与胶囊内镜结果一致(图B)。依据内镜图像上病变形态,考虑该病变为粘膜下肿瘤。此外,肿瘤顶部存在溃疡。溃疡周围粘膜略偏红,提示炎症性病理改变(图A,B)。因此,考虑该病变为出血原因。
医生通过内镜钳道的超声探头来完成内镜超声以确定肿物来源(图C)。内镜超声显示肿瘤来源于第1-3层,对应粘膜和粘膜下层。
在本病例中,由于病变离肌层非常近,因此内镜切除困难。建议患者行外科手术。手术标本(图D)证实肿瘤侵及肌层(蓝色箭头)。
诊断结果:小肠炎性纤维性息肉
病理切片显示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这一表现与最终的诊断炎性纤维性息肉吻合(IFP,图E)。术后贫血停止进展,证实了IFP确实为导致该患者贫血的原因。小肠IFP在成人极为罕见。且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肠梗阻,极少表现为消化道出血。
IF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由于该病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假说认为其是机体对肠道损伤极端反应的结果,或者是局限性嗜酸性胃肠炎的一种变体。IFP典型内镜表现为孤立的、带蒂的粘膜下肿物,伴顶部溃疡或糜烂。但是仅有20%的患者会有这种典型表现。在某些病例中,很难将IFP与其他粘膜下肿瘤区分出来。内镜超声上示IFP通常来源于第二层和第三层,表现为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的肿物。但既往曾有来源于浆膜下层的IFP的病例报道。
当IFP局限于粘膜下层时,内镜切除是治疗首选。当肿瘤更大或侵及更深层时,建议手术治疗。之前曾报道了一例以渐进性贫血为表现的小肠粘膜下肿瘤。该肿瘤累及肌层,手术切除非常成功。其中内镜超声是决定IFP治疗方法的关键检查。
欢迎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