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疾病描述 > > 正文 >

皇帝内经教你如何喝茶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23:00——1:00胆经:熟睡!   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0肝经:深睡眠!   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易患肝病。   寅时:3:00——5:00对应经络:肺经   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肝脏把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些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肺病、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5:00——7:00大肠经:排便!   便前一杯温水。此刻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辰时:7:00——9:00胃经:勿忘吃早餐!   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   巳时:9:00——11:00:脾经:喝水!(此时多喝水)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脾是后天之本。补脾:薏米红豆山药粥。一整天ml毫升水约5瓶矿泉水,要持续喝千万别别喝任何的饮料。   午时:11:00——13:00心经:小憩一会儿。   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能午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睡不能超过30分左右,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未时:13:00——15:00小肠经: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排气。故午餐下午1:00之前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排尿!   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膀胱最活跃适合多喝水。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憋尿,会得“尿潴留”。酉时:17:00——19:00肾经: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本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这个时候按摩肾经效果最为明显。戌时:19:00——21:00心包经:心包经。   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平和心态。   亥时:21:00——23:00三焦经:睡觉了!   此时是人体最大的腑三焦经运行,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亥时三焦通百脉。可休养生息。   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近年来,关于茶叶的健康功效研究得也越来越多:抗癌、保护心血管、防辐射……似乎人们生活中所有的健康隐患,都可以靠一杯茶来化解。但是什么时候喝茶好?对照《黄帝内经》可以看到,喝茶是有时间规律的,不同时间点候喝茶起到的作用不一。

早晨:   白开水后,淡茶水。   因为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大。早起后不宜直接饮茶水,最好先喝一杯白水。之后再饮淡茶水,对健康有利,饮淡茶水是为了防止损伤胃粘膜。   早上适宜喝红茶: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寒气,让大脑供血充足。午后:   下午3:00左右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补养、还能防止感冒,此时喝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   午后适宜喝乌龙茶或绿茶: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者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晚上:   晚上8:30左右喝茶。   在这个时间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间,对一些神经衰落人群,可以选择喝半发酵的温性的铁观音。千万不要喝绿茶,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   晚间适宜喝黑茶:人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助消化。其他适宜喝茶的时候   1、出大汗后,这时饮茶能很快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加速排泄体内废物,减轻肌肉酸痛,逐步消除疲劳。   2、吃太咸的食物后,同时多饮儿茶素含量较高的高级绿茶,可以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增强免疫功能。   3、吃油腻食物后,有利于加快排入肠道,使胃部舒畅。为了“消脂”而喝茶,茶可以适当泡浓一点,但应该喝热茶,且量不宜多,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添加







































根治白癜风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6075.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