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偏方胃炎胃疼肠炎胃下垂
胃炎
1.龙眼核治急性胃肠炎
[方剂]龙眼核(即桂圆核适量。[制用法]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粉。每次2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功效]补脾和胃。治急性胃肠炎。
2.枣树皮红糖汤治肠胃炎[方剂]枣树皮20克,红糖15克。[制用法]水煎去渣,加红糖调服,每日1次。[功效]消炎,止泻,固肠。用治肠胃炎、下痢腹痛、胃痛。
3.梅连平胃汤治胃肠炎[方剂]乌梅15克、黄连10克、秦皮3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加减]泄泻次数多,日久不减者加罂粟壳10克同煎。[制用法]每天1剂煎2遍和匀,日3次分服。[功效]乌梅收敛涩肠;黄连、秦皮清热燥湿;苍术健脾胃、厚朴导滞、消除胀满;陈皮理气和中;炙甘草、姜、枣调和脾胃,本方苦寒清热燥湿,芳香理气健脾同用,故肠炎久延,脾虚而湿热留恋者宜之。[备注]脾胃虚寒者不宜用此。
4.大蒜头治腹泻不止[方剂]大蒜2头。[制用法]烧灰存性,煮水服之。[功效]解毒,消炎。
5.番薯藤治急性胃肠炎[方剂]番薯藤60-90克。盐少许。[制用法]将番薯藤加盐炒焦,冲水煎服。[功效]解毒,消炎。用治急性胃肠炎之上吐下泻。
6.羊肉秫米粥开胃健力[方剂]羊肉克,秫米(高粱米)克,盐少许。[制用法]羊肉切丁,同秫米共煮粥食。[功效]补虚开胃。治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验证]《健康保健》杂志介绍效果良好。
7.牛肉砂仁汤健脾开胃[方剂]牛肉1公斤,砂仁5克,陈皮5克,生姜15克,桂皮3克,盐少许。[制用法]先炖牛肉至半熟,然后将以上各味共炖烂,服前加盐调味,取汁饮用。[功效]健脾醒胃。常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久服能增进健康。[验证]读者反映效果良好。
胃疼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也见于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
1民间验方:二鸡散
鸡蛋壳炭60克,鸡内金、丁香各20克。
先用适量的95%乙醇洒在鸡蛋壳上,然后用火点燃,使鸡蛋壳完全成炭状;再将鸡内金、丁香研成细末,与鸡蛋壳炭混合共研极细末,装入瓶内或胶囊备用。每次服2~4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7天为1个疗程。
理气止痛。
胃痛。
2民间验方:黄芪白花汤
黄芪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补气益胃。
慢性胃病。
3民间验方:沙参养胃汤
辽沙参、白芍各20克,麦冬、石斛、山楂各15克,知母、花粉各12克,鸡内金、牡丹皮、乌梅肉、陈皮各10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养阴和胃。
慢性胃炎。
4民间验方:止痛汤
川楝子、延胡索、苦参各9克,木香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理气止痛。
郁热胃痛。
5民间验方:四味胃痛散
制香附、延胡索各30克,砂仁、佛手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5克,日服2或3次,开水冲服。
理气止痛。
胃痛。
6湖南中医学院教授谭日强验方:疏肝和胃饮
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每日1剂,每剂煎2次,第1次用清水毫升浸药,武火煎沸后文火煎成毫升,取汁温服,第2次用水毫升,文火煎成毫升,去渣温服。
疏肝和胃止痛。
消化性溃疡所致胃脘疼痛,多与情绪情志有关。
7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张伯萸验方:和胃健脾汤
孩儿参9克,白蒺藜9克,丹参12克,当归9克,茯苓9克,制香附9克,炒白芍9克,佛手片6克,鸡内金9克,谷麦芽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清肝和胃健脾。
胃脘隐痛,食后作胀,泛恶吞酸,纳胀,口干而不欲饮,脉细,苔薄白滑。
8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周仲瑛验方:滋胃饮
乌梅肉6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北沙参10克,大麦冬10克,金钗石斛10克,丹参10克,炙鸡内金5克,生麦芽10克,玫瑰花3克。
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15分钟后即行煎煮,煮沸后改用微火,再煎20分钟,滤取药液约毫升服之。
滋养胃阴。
阴虚胃痛。
9民间验方:胃痛方一
海龟版数个。
煮成胶质,装瓶备用。每日1汤匙,加红糖适量,用煎好的陈皮水冲服。每日2~3次,连服15~20天。
理气止痛。
慢性胃炎。
10民间验方:胃痛方二
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6克,红枣3枚。
水煎服。
养阴生津。
慢性胃炎。
11民间验方:胃痛方三
黄芪、党参、白芍、甘草、山药、陈皮、生香附、乌梅、食糖各适量。
研末。每次服15克,每日3次,空腹开水冲服。6个月为1个疗程。
理气止痛。
胃痛。
肠炎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当归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制用法]水煎服。[功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苦参30克。[制用法]将苦参加水毫升,文火煎至8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据直肠镜检病变部位的深浅而定灌肠时的深浅,如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便药液充分流人。灌完睡觉,防止药液流出,第2天排便。灌肠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7天为1疗程,休息2天再做第2疗程。[疗效]笔者用此法治疗1例慢性结肠炎。3-4个疗程痊愈者6例;大便次数减少,粘液减,腹痛消失3例;1例因未忌口,饮食不当引起复发。
3.止泻散治肠炎[方剂]白胡椒6粒,炮干姜、炒雄黄粉、肉桂、吴茱萸各1克。[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将脱脂药棉蘸上药粉、敷贴于脐孔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效]温中、散寒、止泻。[验证]效果很好,一般上午填药,下午能止泻。[备注]引自《外治汇要》。又用葱、姜、黄丹各适量,捣烂如泥,敷于脐孔上,日1或2次,适用3或4次。用治各种泄泻,效果亦佳。
4.二香散治肠炎[方剂]丁香、木香、肉桂、吴茱萸、薄荷各等份。[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取上药末10克,以生姜汁及酒;调成糊状,炒热后,分敷于穴位上(取天枢、足三里,脾俞、;中院、命门、关元。每次选两个穴位。急性腹泻以天枢,足三里为主穴;慢性腹泻取脾俞,中院为主穴;肾虚腹泻取命门、.关元为主穴。腹泻伴恶心、呕吐者配内关穴。水泻较重者配阴陵泉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功效]散寒、理气、止泻。[验证]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3次即止。
5.野菊花灌汤剂治肠炎[方剂]野菊花10-30克[加减]如大便带脓血者加茶叶(绿茶)5-15克同煎。[制用法]煎汤去渣,煎液--ml,待温至38-40℃,排空大便,插人橡皮导管约20cm左右,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最好能保留4小时以上,连灌2周为一个疗程。[功效]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之湿热留恋者、证见慢性腹泻经久不愈、腹痛、大便带粘液者。[备注]野菊花清热解毒,茶味收敛止泻。脾肾两虚之五更泄泻疗效不佳。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胃下垂
1民间验方:升提汤
黄芪15~30克,枳壳15克,山楂9克,升麻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气升提。
胃下垂。
2民间验方:四奇汤
黄芪20克,白术、枳壳各15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升提固脱。
胃下垂。
3民间验方:五桂散
肉桂1克,五味子2克,何首乌3克。
上药分别研成细末,混匀,每日1剂,用凉开水送服。20天为1个疗程。连服1或2个疗程。
活血暖胃。
胃下垂。
4民间验方:升麻枳壳散
升麻克,枳壳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目筛后,贮瓶备用。每次服15克,加红糖5克,一同放入杯中,搅拌后用沸水冲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2周为1个疗程。
升提消胀。
胃下垂。
5民间验方:内金散
米糠克,鸡内金50克。
先将米糠放入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再放入鸡内金,炒至鸡内金胀发后,从火上移开,稍后除去米糠,将鸡内金研成细末。每次服1~2克,日服3次,用温开水送服。
健胃消食。
胃下垂。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ms/10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来自十二指肠的ldquo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基础五脏六腑经络流注,想学中医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