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奇经八脉走向动态图解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3点至5点)
卯时大肠辰时胃,(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
巳脾午心未小肠,(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到15点)
申属膀胱酉肾位,(15点至17点)酉时(17点至19点)
戌时心包亥三焦,(19点至21点)亥时(21点到23点)
子胆丑肝各定位,(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上文简述了十二正经经脉,实际上区隔其外的还有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
任脉------“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
====================================================================================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循行部位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
本经脉交会穴: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14穴
====================================================================================
带脉------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带脉一旦不佳,则腰部日显肥厚,苗条曲线不再。《奇经八脉考带脉篇》:“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起于足少阴之正脉,出于舟骨粗隆下方之然谷穴。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强肾、壮阳。由于带脉总束腰以下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之所在,张从正(-)《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患带脉疾病的病候:腹部胀满,身似上浮。
====================================================================================
阴维脉------经脉循行: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联系脏腑:心包、腹。主要病候:心痛,忧郁。交会腧穴: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
====================================================================================
阳维脉------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联系脏腑:腰脊、下肢、头肩。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痛。交会腧穴: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
阴蹻脉------乃足少阴肾经之别脉。阴蹻脉起于跟中,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然谷穴,再循内踝上行腹股、生殖器、胸腹,再上行至咽喉,并至睛明穴。《难经》:“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患阴蹻脉疾病者,阳气不足,阴气偏盛,欲闭目而睡。经脉循行: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的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行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进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阴经和阳跷脉相会合。主要病候:多眠、癃闭。交会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晴明(足太阳经)。
====================================================================================
阳蹻脉------是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跟中穴,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阴阳蹻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说法。阳蹻盛,则不易入睡。阳蹻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难经二十八难》: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联系脏腑:咽喉、眼目、脑。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更多原创文章回顾
日行一善的种行为!转发也是善
如何积累自己的福德与功德
影响人命运的十二个因素系列讲座(一)
影响人命运的十二个因素系列讲座(二)
影响人命运的十二个因素系列讲座(三)
号码与吉凶
疗愈身体的神奇咒语
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上)
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下)
姓名与人生(上篇)
姓名与人生(下篇)
风水常识
业力与命运(上)
业力与命运(下)
生命中的爱
向观世音菩萨祈愿文
《般若波多蜜多心经》读诵
念心经的力量(上)
念心经的力量(下)
家居风水常识(上)
家居风水常识(下)
敬神与积福
向阿弥陀佛祈愿文
晨起祈愿文
睡前祈愿文
如何识别高频与低频能量(上)
如何识别高频与低频能量(下)
冤亲债主化解与运势提升(上)
冤亲债主化解与运势提升(下)
最珍贵的咒语——南无阿弥陀佛
向冤亲债主忏悔发愿文
因果不空,善恶终有报
杀生、放生与业报(上)
杀生、放生与业报(下)
求财富祈愿文
学业、考试助运方法
如何做到心想事成(上)
如何做到心想事成(下)
修心补相,相随心变
婴灵超度与运势提升
为历代宗亲祈愿文
学业、事业、考试风水助运常识
形成疾病的原因
忏悔堕胎发愿文
忏悔文:一切业障皆忏悔
祖先超度与运势提升
学业与业力
学业、事业、考试吉祥物助运常识
人体的自我疗愈(上)
人体的自我疗愈(下)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堕胎婴儿的哭泣:妈妈请你不要这样做!!!
行善与转运
佛陀的四个法宝
我们为何来人间(上)
我们为何来人间(下)
我们为何要念阿弥陀佛
公司、商铺风水常识
修行修什么(上)
修行修什么(下)
财富目标显化(上篇)
财富目标显化(下篇)
财位风水与财运
如果我们信佛会怎样?
自我疗愈五步法
忏悔三昧、佛号、回向偈念诵
“盂兰盆节”期间祈福须知
一个小学生的"心经"读后感
一个小学生的《金刚经》读后感
《如何从根本上化解障碍》(上篇)
《如何从根本上化解障碍》(下篇)
业力与轮回
引导父母信佛是我们的“孝”
情绪与疾病
家族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必须深信的因果法则
一个小学生的《忏悔三昧》读后感
一个小学生的《十善业道经》读后感
儿女缘何来我家与如何续缘(上篇)
儿女缘何来我家与如何续缘(下篇)
祈福、超度与运势提升
为考生祈愿文
如何辟谷
《通过静坐修身与修心》—静坐的益处
《通过静坐修身与修心》—打坐的方法
《通过静坐修身与修心》—打坐注意事项
一个小学生的《普贤行愿品》读后感
业力与疾病
忏悔消业障
一个小学生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读后感
一个小学生的《道德经》读后感
《如何通过呼吸调理身心》---数呼吸法
《如何通过呼吸调理身心》---观呼吸法
《如何通过呼吸调理身心》---深呼吸法
《如何通过呼吸调理身心》---食气法
《如何通过呼吸调理身心》---一气念佛法
"寒衣节"与"下元节"此时正是祭祖时!
修行的目的
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
用“清净心”即可开悟
一个小学生的《弟子规》读后感
一个小学生的《孝经》读后感
不要因为“吃”快速消耗掉了自己的福报!
如何帮孩子助运(上篇)
如何帮孩子助运(下篇)
来到人间最重要的两件事(上篇)
来到人间最重要的两件事(下篇)
如何通过睡眠调理身心(上篇)
如何通过睡眠调理身心(下篇)
小儿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ysx/10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二指肠溃疡图谱
- 下一篇文章: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