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食经冬吃萝卜夏吃姜,老鸭煲汤胜
大暑是全年最酷热时期,所谓“小暑大暑,晒死老鼠”。高温来袭,人体排汗多、消耗大,易感到心烦意乱、困倦乏力没有胃口。那么大暑时期适宜吃什么呢?又有哪些养生禁忌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大暑”节气。“大暑”表示炎热至极。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夏季过热易中暑,贪凉又会引起风寒感冒,小心养生因此就格外重要。冰品和冷饮不宜多吃,最合时宜的应该是那些滋味清淡却营养丰富的蔬果、家禽,可以帮助多多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 节气食物:冬吃萝卜夏吃姜
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 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作用。夏天,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用,很容易感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姜的吃法很多,可以喝姜汤,吃姜粥,炒菜时放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拌饺子馅时加点姜末,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醒胃开脾、提神、助消化等作用。但同时生姜在食用时也有一些禁忌: 1、不要去皮。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4、不要吃变质的生姜。。
5、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
节气食物:大暑老鸭胜补药
鸭肉是所有肉类中最适合夏季食用的,肉性温凉,具有补阴虚的作用。老鸭更珍贵,产蛋一年以上的老鸭,佐以火腿、笋干煨汤,最后下娃娃菜吸味,清鲜滋补,是从前大户人家的吃法。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等病症。
夏季气候炎热而又多雨,暑热夹湿,常使人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因此需要用饮食来调补。鸭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B族、E族维生素和钾、铁、铜、锌等多种物质,营养十分丰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鸭肉性凉味甘,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是夏日不可多得的滋补上品。
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鸭肉富含人体在夏天亟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但用于滋补的鸭肉选择也很有讲究,一般是公鸭肉性微寒,母鸡肉性微温,而入药食疗,太嫩的稚鸭有湿毒之虞,最好选白而骨乌的老鸭更滋补。大热天吃老鸭“阴虚不见燥,阳虚不见冷”,因此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
老鸭炖食时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食用,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补虚损、消暑滋阳,实为夏日滋补佳品。如加配芡实、薏苡仁同炖汤则滋阳效果更佳,且能健脾化湿、增进食欲。
喝鸭汤进补,最好结合自己的体质状况、配合中药或者食物进行。对于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一般为30~60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黑豆或者赤豆、60-克枸杞。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苦瓜、50克地锦草。对于肺结核病人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百合、虫草或者南沙参。对于女性来说,在制作鸭汤时,加入百合、玉竹,以起到养颜护肤的作用。
推荐老鸭汤的三种做法
鸭肉的吃法众多,在夏季里,最好吃法还是熬制成鸭汤,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带来的不适。下面推荐三款解暑祛湿的鸭肉汤水,缓解大暑天的湿热。
1、冬瓜老鸭汤
材料:冬瓜一斤,老鸭半只,姜数片,适量清水及调味品。
做法:冬瓜洗净去籽,连皮切成大小合适块状;老鸭去内脏和头尾,洗净切成大块;架锅煮水,沸后将鸭块放下焯过,再重新煮水,放入鸭块、冬瓜块和姜,武火煮开,撇净浮沫后用文火煲1~2个小时即可,食用前调味。
功效:滋阴清热,祛暑化湿,增进食欲。
2、马蹄水鸭汤
材料:荸荠(马蹄)克,水鸭1只,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盐少许。
做法: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马蹄去皮,一切成两半;葱切段,姜切片。把鸭放入锅内,放入马蹄、葱、姜、盐、料酒,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改文火炖熬至鸭熟即成。
功效:此汤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3、金银花水鸭汤
材料:金银花25克,水鸭1只,无花果2粒,陈皮14片,鲜姜2片,清水0毫升,盐少许。
做法:金银花洗净,水鸭洗干净后放入滚水内煮5分钟,取出;陈皮洗干净、泡软刮去囊;清水0毫升煮沸,将金银花、水鸭、无花果、陈皮、姜加入煲滚,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此汤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大暑节气要喝老鸭汤,但也有一些人不适合食用。对于素体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腹泻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经以及肥胖、动脉硬化、慢性肠炎应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大暑期间身体最怕的5件事
1、颈椎最怕吹
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2、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3、情绪最怕烦躁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4、运动最怕过量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5、肠胃最怕凉
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养好睡眠睡子午觉
“子午觉”是指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子时是从23时到次日凌晨1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子时之前入睡有利于养阴。 午时是从11时到13时。大暑时节正值盛夏,是一年里白昼最长的季节。午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黄帝内经》里讲此时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但是白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导致困乏和效率低下。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午时之间小睡一刻钟至半小时,或闭目养神,能有效地缓解身心疲劳状态,改善下午工作效率。睡子午觉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天气再热也要在肚子上盖一点东西。
2、不要对着空调、电风扇的风口睡觉。
3、睡前别吃油腻的东西。
4、午休不要趴在桌上睡,应该舒服地躺下,最好头高脚低,向右侧卧。
喜欢请点赞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
Themoreweshare,Themorewehave
赞赏
长按鍖椾含鍘诲摢涓尰闄㈢湅鐧界櫆椋?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fa/7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二时辰养生辰时养生靠早餐保养脾胃
- 下一篇文章: 知识一份吃货需要的月饼螃蟹美食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