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中山六院2022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
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近日,我院评出
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过去的一年里
他们争当先锋,力作表率
在服务大局中取得新成效
在队伍建设上展现新气象
在凝心聚力中实现新突破
今天中六君给大家带来的是
年度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先进集体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光荣事迹吧。
科研团队卓越奖
兰平教授团队
兰平教授团队始终秉承“守真”院训,坚持“患者为先”的服务宗旨,在兰平教授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富有奉献精神的长期协作团队。团队目前16人,均为博士学位,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团队致力于结直肠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为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等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擅长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的微创手术以及各类复杂/疑难的消化道手术,在国内结直肠外科领域处于领先行列。
突出科研成果:
由兰平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消化道微生态在非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诊治研究”项目于年12月立项。
该项目从消化道微生态的角度切入,联合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院、山东大学、江南大学等优势单位,资源互补、人才互助、协同攻关,深入研究非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通过多组学方法的整合、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交叉、机制探索和工程技术开发的相互指引以及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的整体贯穿,以期获得消化道微生物组的多维基线数据,进而阐明消化道微生态的核心菌群结构特征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整合消化道微生态的疾病治疗新技术体系,有望为我国消化道微生态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主攻研究方向:
结直肠肿瘤综合治疗:
团队阐明了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早癌发生的危险因素(Gastroenterology,;Gastroenterology,),探究免疫微环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STTT,;Molecularcancer,),联合研发了SDC2肠癌粪便筛查试剂盒,用于临床实践,极大地提升了结直肠肿瘤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于年获优秀结题,并受邀参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技术奖一等奖。
肠道微生态研究:
率先发现肠系膜微生态在炎症性肠病致病中的作用(Microbiome,;LancetGastroenterolHepatol,,AdvancedScience,),获国家自然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支持;明确肠道微生态在结直肠炎症-癌变转化及结直肠癌中的作用(Gut,;Celldiscovery,;MolecularTherapy,),应邀在多个国际会议进行口头报告;牵头的“结直肠炎症与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牵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组”重点专项的资助。
团队潜心科研提升之余,坚持教书育人、实践育人,锤炼师德师风。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团队面向专升本学生、五年制本科生、5+3一体化学生以及八年制学生,编写由人卫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外科教材9部,其中兰平教授主编的专升本教材《外科学》(第四版)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培养出多位优秀硕士生、博士生、临床型博士后及科研型博士后。
兰平教授团队期待优秀青年人才的加入,为结直肠领域前沿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做出更多开创性的成果!
团队主要成员一览:
胃肠外科首席专家兰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胃肠病学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粤百杰”人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医院协会副会长。
擅长领域:结直肠癌及炎症性肠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克罗恩病并发症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中山六院名优专家门诊)
结直肠外科六区主任何晓生主任医师
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医院博士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以优异成绩推荐保送继续攻读外科学硕士,并于年毕业留校至今。年曾至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
致力于结直肠肿瘤筛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项目的骨干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医师专业组成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第六届羊城青年好医生。
自年起从事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结直肠肿瘤及炎症性肠病的规划化诊治及防控,擅长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胃肠早期癌微创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周五上午
结直肠外科六区副主任何小文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近年来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熟悉胃肠肛门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擅长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腹外疝、肛门良性疾病(痔、肛瘘、肛裂、便秘等)的诊断与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结直肠外科六区吴现瑞主任医师
外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副研究员。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年以硕博连读生身份获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兰平教授。年获得博士联合培养资格,境外培养单位为美国ClevelandClinic,师从BoShen(沈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因研究成果突出,年6月被中山大学以“百人计划二期”优秀青年人才引进,破格评定为副研究员。回国后在医院工作,继续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结直肠外科六区何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挂职),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师从兰平教授,毕业后一直从事胃肠肛门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年-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从事访问学者交流访问及博士后研究工作。
学术任职:人民卫生出版社八年制及“5+3”一体化《外科学》(第4版)配套教材《外科学实习指导》(第2版)副主编;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消化系统与疾病》(第2版)的编委;粤港澳肠道微生态学术联盟秘书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理事;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分会委员。
学术专长:胃肠道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肛门良性疾病(痔、肛瘘、肛裂、便秘等)、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的诊断与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和周六上午
结直肠外科六区胡拓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的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因研究成果突出,年9月被中山大学以“百人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回国后在医院工作,从事炎症性肠病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祝贺他们!
责任编辑:张源泉、唐小雨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终审:朱昌平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fa/14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观赏鱼的肠炎该怎么诊断如何预防和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