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重来的话,我一个也不要。”
说这番话的人是在年引起了巨大轰动的“五福娃之母”王翠英。当年,她一口气生下来了5个孩子,创造了建国以来首例生育5胞胎并全部存活的记录。
两个孩子出生后引起了很多好心人的注意,年奥运会期间,这5个孩子甚至成为了最小的奥运志愿者。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当年举世瞩目的母亲,在孩子们都参加完高考后,竟然说自己后悔了……
“人工制造”的五胞胎
年,家住河北沧州的农民缴保存和妻子王翠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恭喜你们,生育二胎的指标批下来了。”
这一年王翠英已经32岁了,她和丈夫有一个8岁的女儿宁宁,如今能让家里再添一个孩子,夫妻俩可以说高兴异常。
不过毕竟已经30多岁的人了,想要生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呢?
为了“保险”起见,争取生下来一个儿子,王翠英服用了促进排卵的药物。但一直也没有什么动静。
年的一天,王翠英做了腹部水肿手术,当一医院告知:“恭喜你,怀孕了!而且还是四胎!”
一般而言,这种通过吃药而不是自然生育出现多胞胎的情况,是应该实施减胎手术的,保留最健康的受精卵,但此时再做手术已经晚了。王翠英所在的县城做不了接生四胞胎的手术,建议他们医院。
王翠英当时直接呆住了,我只想要一个儿子,怎么直接来了4个孩子呢?
为了保险起见,缴保存护送着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她:“不是四胞胎,是五胞胎。”
原来,医院检查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被前面4个给挡住了,所以没查出来。
在有医学记载以来,人类一次性孕育五胞胎且全部成活的只有36例,中国1例都没有。
怀5个孩子和怀一个孩子不是一个概念,养胎花的钱更是指数性增长,夫妻俩根本出不起。
好在人间自有真情在,北京的新闻媒体纷纷对这件事进行了大幅报道,他们善意的隐瞒了王翠英因为吃药所以“人工制造”了五胞胎的真相,而是宣传这是“概率为六千万分之一的自然受孕”。
果然,经过新闻宣传,善良的市民们纷纷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
年3月4日,在妈妈肚子里待了天的5胞胎即将出世。
在40年前,医院曾经有过一次接生五胞胎的经历,当时负责接生的林巧稚大夫虽然医术高超,最终也只保下来了两个孩子。
如今再次面对五胞胎,医院方面除了专门选派产科主任翟桂荣大夫主刀外,还特意找了20多名医生和护士协助,医院请来的麻醉和心内科的专家。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之下,两男三女五个孩子,顺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
孩子们出生的当天,就有北京的好心人送来了红糖和块钱,最后几天里又有人送来了奶粉,纸尿裤,鸡蛋、母鸡。甚至还有一家牛奶公司主动赞助了5万块钱的医疗费,承诺为5个孩子提供未来7年内的全部奶粉,解了缴保存夫妇的燃眉之急。
5个孩子全部顺利出生,让夫妻俩感到意外又激动,用“福”字给孩子们取了名:“福庆、福森、福莉、福欣、福源”。#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5个孩子全都是早产儿,不管是他们的身高还是体重都远远低于正常的标准,孩子们出生的第2天,福莉、福欣两个孩子就突然停止了呼吸。医院方面好不容易将他们两个抢救过来,老二福森又出了状况。
他患上了结肠炎,而且已经陷入了昏迷的状态!
为了将福森抢救回来,医生做了次有着极大风险的手术,好在结果是顺利的。
幸福的烦恼
在医院的时候,医生护士会帮忙照顾孩子,缴保存夫妇还没有觉得有什么。当出院之后亲自照顾5个孩子时,夫妻俩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幸福的烦恼”。
为了照顾孩子,夫妻俩人不得不和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每天最害怕的,就是孩子会不会在床上打滚,然后滚到床底下去了。
为此,他们睡觉前一人搂一个孩子,剩下的一个就夹在中间。睡着睡着就会猛的惊醒过来,看一看有没有压住孩子。
照顾一个孩子就足够让人精疲力尽的了,更何况是五个。
5个孩子就跟定了闹钟一样,每隔两个小时就开始哭,哭着要喝奶。喂完了这个得赶紧喂那个。
他们就跟约好了一般,一个哭,剩下4个也会跟着哭。哪怕是大小便,有时候都能来个“同步解决”。
本来夫妻两个就只是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照顾5个孩子,他们根本就没时间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甚至连地里面的田都荒废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互相之间也开始打打闹闹。在这种情况下,家里的亲戚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孩子的奶奶、姥姥以及王翠英的嫂子分别抱走了老大,老五和老三。白天的时候孩子抱回来,晚上的时候就抱回自己家里抚照顾。
如此一来,缴家总算是安静下来了。
在五胞胎三岁那一年,因为家里的存款已经逐渐耗尽,缴保存夫妇开始为生计发愁了,甚至连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前都没有。
也正是在这一年,命运迎来了转机。
年秋天,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想到了当年引起巨大轰动的“五福娃”,主动给他们家打来电话,邀请缴保存夫妇带着5个孩子去北京录一次节目。
问题是,5个孩子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过,更遑论什么才艺表演了,在参加节目时现场表演“搓玉米”,这是他们在家里经常干的事情。
虽然搓玉米并不算什么才艺,但还是感动了现场嘉宾中国幸福泉教育集团董事长程淮教授,他主动提出,可以免费接收5个孩子,让他们去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幸福泉幼儿园就读。
孩子们去了北京,夫妻俩开始为了他们的将来努力奋斗,王翠英去北京找了份保洁的工作,缴宝存则去了浙江一家纺织厂里面干活,一年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一次家。
虽然相聚的时间很少,但一想到孩子的笑脸,缴宝存就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
磨难中成长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缴宝存夫妇内心又有了新的焦虑。幼儿园的问题解决了,将来上学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程淮已经提前想到了,在年就跟北京市西城区慈善协会提交了助学申请,成功为孩子们申请到了10万元的助学善款,当做他们未来六年内的教育专款。
接受了社会上这么多的关怀,缴宝存也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那么,当时国内最受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fl/1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