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教你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养生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与自然息息相关,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是天人和谐的一体。传统中华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非常重视“顺应天时”。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子”和“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
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一日十二个时辰,人体气血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子时胆经——丑时肝经——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及养生之道如下:
1、子时(23∶00~01∶00),又称“人时”
气血运行到胆,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子时为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一时刻本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之时,而人为万物之灵,故假借以为人之称。中医气机升降沉浮理论认为: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生发。“子后则气生,午后则气降”(张介宾)。子时气血流注于胆经。这也是《内经》“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一说的根本由来,也就是脏腑功能都取决于胆气能否生发。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23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因此,保证夜里23点前睡觉就是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
《易》曰:“潜龙勿用”。子时一阳初生,这初生的阳气就是我们需要的能量,目前这股阳气还很弱小,还需要通过睡眠来得到保护。所以天黑阴盛要收藏,深更半夜你不收藏这初生的阳气,不补充能量,还在消耗这股弱小的阳气,消耗能量。这样又如何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人体状况: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胆经的盛衰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临场的应变,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胆经出问题,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不聪、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忧愁易思、神智痴呆等的症状或黄疸性造成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等。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抵抗力会很强。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变浓生成结晶、结石。所以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这段时间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时间,若这时候不睡觉,正在发育的年轻人就会长不高;成年人就容易老。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这个时辰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子时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足少阳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2、丑时:(01∶00~03∶00)气血运行到肝。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人体状况: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肝主筋,筋性好坏看肝,肝血不足不足以润筋,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肝主谋略。”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足厥阴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人卧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此时安静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的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养生之道:这个时辰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丑时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60%的肝硬化。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3、寅时:(03∶00~05∶00)气血运行到肺。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手太阴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肺主志节,气血重新分配由肺完成,此时为深度睡眠时,只有在深度睡眠中才能完成此分配。寅时健康的人此时应该是深睡状态。一日之中寅时也是人身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身体虚弱的人或老人这时会出现失眠或醒来,这是因为身体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只有“宣发”没有“肃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险了,比如身体各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也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人体状况: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肺朝百脉,气运输于全身。肝脏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此时人也容易死亡,此时起床运动最好缓慢。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养生之道:这个时辰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如果家里有肺衰竭病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观察他此时的反应和症状。很多肺癌病人,心脏病人都在寅时去世。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在这个时候,如果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4、卯时(05∶00~07∶00)气血运行到大肠。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是起床的时候了,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凉开水,以刺激大肠,有利于晨便,排除体内垃圾。人体状况: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这是手阳明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手阳明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养生之道: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这是手阳明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手阳明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这个时辰赶紧起床,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片刻,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又因为肾脏系统此时最弱,所以很多人在此时做爱的话,会一整日精神不振,久之,还会因为气不足而有阳痿的可能,所以要注重自己的肾脏保养。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5、辰时(07∶00~09∶00)气血运行到胃。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早餐时间∶最好摄入一天营养的30%——50%。以保有一天的活力。人体状况: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此时胃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需要进食吸收充足的营养,是人们进食早餐的时间。人在此时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所以说,早餐要吃好。食物属阴,不吃上火的食物,否则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养生之道:这个时辰要吃早餐。这时候人吃早餐就如同冒地而出的小草,被三月的斜风细雨润泽一样必须和重要,这就好像阳气的生发要靠阴气来养,大地需要雷电的鼓荡和春雨的润泽。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吃,它就一直分泌胃酸。胆汁分泌得也很旺盛。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胆汁形成晶体)等危险!另外,这时敲足阳明胃经最好。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足阳明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有胃病者最好在卯时吃饭。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6、巳时(09∶00~11∶00)气血运行到脾。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人体状况: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血的质量就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上个时辰吃完早餐就不会令人发胖,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脾主思,也与智有关,此时是学思能力最佳的时段,用来学习事半功倍。养生之道:这个时辰至少要喝几杯水,慢慢饮,让足太阴脾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如此,身体会开始整个白天的水循环,进入比较良性的新陈代谢。我们不能等口渴了再喝,要平时就均匀地喝水。因为感到口渴那代表你的身体已经严重缺水,这时候再补充就显得太迟了。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7、午时(11∶00~13∶00)气血运行到心。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古人云:“子时不睡耗其阴,午时不睡伤其阳”。在古代的养生之道中,睡好“子午觉”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中午最好打个盹,闭目养神也好。人体状况: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这是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手少阴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不宜剧烈运动,午时跟子时相对应,在全天最热的时候一阴生,应在午时小憩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养生之道:这个时辰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但午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此时是手少阴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十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8、未时(13∶00~15∶00)气血运行到小肠。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人体状况: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手太阳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接收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将水谷化为精微,精华输送进脾。午饭要吃好,“心与小肠相表里。”如小肠有热,人会咳而排气。此时多喝水有利小肠排毒降火。养生之道:上一时辰午餐,这个时辰可以在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都吸收进人体。否则,好东西都没被吸收完全,真是物质的巨大浪费。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9、申时(15∶00~17∶00)气血运行到膀胱。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人体状况: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足太阳膀胱经是可以走到脑的一条经,头脑灵活的一段时间。健康的人这时则是复习和读书的好时光,所以古人主张“朝而受业,夕而习复”。这时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就会很高。足太阳膀胱经是最长的一条经以猴为形容上蹿下跳。申时人体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养生之道:这个时辰足太阳膀胱经最活跃,太阳主管气化,这时应该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对养生很好。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要想小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总是憋着,否则久了,就会有“尿潴留”等情况发生。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出现没有弹性的状况。虚症:多表现为背部异常、腰痛、脚神经异常、腿酸、痔疮、尿频等。实症:后颈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疼、流泪、流鼻血等。10、酉时(17∶00~19∶00)气血运行到肾。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人体状况: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后者为水谷之精气,是由脾胃运化而来。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足少阴肾经的旺盛,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养生之道:这个时辰可是最佳时刻,无后顾之忧,但是此时激烈运动会损失很多精气。此时是足少阴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在这个时候按摩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效果最为明显。虚症:耳鸣、健忘、尿频、腿酸、性欲减退、便秘、元气不足、易疲劳、骨质疏松,天寒手脚冰冷、脚气等。实症:耳鸣、月经不调、口干舌燥、血压异常、小便量少、色深、浑浊、性欲减退、神经衰弱、足发热发汗、生殖器病变等。11、戌时(19∶00~21∶00)气血运行到心包。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而手厥阴心包经之“膻中”又主喜乐,通常人们会在这时进行晚间的娱乐活动。西医中没有“心包”的概念。马王堆出土医书无此经。有人内视也只有十一经。人体状况: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手厥阴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养生之道:这个时辰是手厥阴心包经运行的时间,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个时候敲手厥阴心包经,效果最好。此刻应该给自己创造安然入眠的好条件。最好不要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失眠。所做的运动最好是散步。其实晚饭后的散步不仅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还有利心脏。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实症:心包发炎、胸闷、心痛、上脘异常、喜欢睡、心血管病变、易头昏、头痛等。12、亥时(21∶00~23∶00)气血运行到三焦。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人体状况: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亥时三焦通百脉。亥时气血流注于三焦经。三焦在中医里是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鸟,因此,三焦无论是指人体上中下,还是里中外,都是指生命处于一团融融温暖气息中,中国人形容它为“氤氲”,中医把这氤氲交融的状态归属于少阳……故而“亥”这个字非常有意思,像一男子搂抱一怀孕女子,而《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最后一个字就是“亥”,如果说“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么“亥”字则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状态,生命的轮回重又开始。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始终能看到其精神内核的统一,无论是医道,还是文字学,你始终能看到古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与态度,并不是只有太阳每日照常升起,,人类的生命与生活,也会沿着其本来的秩序运动和发展,都可以在结束的时刻一切又重新开始……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亥时是最后一个时辰,一天时间已经走完一个轮回,百脉进入休息状态,人应进入休息。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养生之道:这个时辰要保持心境平静。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你跟老婆夜里吵架,而且赌气很严重,夜里二十三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这个时候才是**的最佳时间,也是睡觉的最好时间,三焦通百脉,很养人的。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现代医学提出维持人体生理时钟的褪黑激素,在正常情况下以夜晚11:00到凌晨2:00为分泌最旺盛的时段,它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新陈代谢减缓,血压下降、心跳速率减慢,五脏六腑得以休息及修复,加强免疫功能。这个时段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从中医来说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小编zyy语说了这么多,想必很多人会问,如此多的内容怎能记住呢?不着急,跟着小编一起熟背《子午流注口诀》也是轻松的事哦~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ps:中医最重要的经典《黄帝内经》讲的不是如何治病,而是一种对天地万物的感悟,让人们意识到只有顺应大道才能防病于未然。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二十四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的,“天与弗取,必受其殃”请大家慎之又慎。当然,好东西必须要分享哦~赞赏
长按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ysx/8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肛肠小知识十二指肠炎如何科学饮食调理
- 下一篇文章: 爱自己就从保护自己的脊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