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注意事项 > > 正文 >

团圆佳节话中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关于中秋有着许多的神话传说,其中就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嫦娥奔月了。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是夏秋两季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因此,中秋时节调补一下身体很有必要,但盲目地进食补品又是很不科学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那么,中秋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块儿去了解一下吧!

中秋养生要“食之有道”

中秋小长假期间,亲朋好友聚会不断,时不时就要出去“搓上一顿”大餐。面对餐桌上的丰盛美食,很多人会难抵诱惑,放开肠胃大吃一通。“暴饮暴食很容易造成食积,引发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例如,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专家医生建议,“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食物种类很多,因此要坚持适量多样的均衡饮食原则。”

早晨食粥

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中医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例如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在秋季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

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少辛增酸”,就是说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偏酸性水果,例如苹果、葡萄、石榴、杨桃、柠檬、柚子、山楂、枇杷等。

应忌苦燥

中医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素淡结合

医生建议,秋季干燥,应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肺及肠胃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的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光泽、毛发枯槁的征象。

因此,秋季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

中秋养生要“饮之有度”

饮水喝汤保健康

秋天不如夏天叫渴,经常容易忘了喝水。所以,秋季千万别等到口渴甚至嗓子冒烟了才想起喝水。专家建议,最好的饮水时机是,清晨起床后饮水一杯,改善一夜机体相对缺水的状态,使血液浓度稀释。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更为有益。

同时也要注意到饮水间隔时间的均匀。人一天至少需要毫升水,可分4至7次摄入。一天之中,除三顿饮食摄入一定量水外,晨起,上午10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晚睡前等时段还要各摄入至毫升水。深秋喝汤可选萝卜汤、百合红枣汤、豆腐青菜汤。秋末初冬,天气寒冷时,牛、羊肉配萝卜,白菜豆腐加排骨,热热地煮上一锅,非常不错。

饮酒切忌伤肝脾

亲朋好友中秋团聚,难免会喝上几杯美酒助兴。那么,中秋时节饮酒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专家建议,“饮酒一定要限量。一般来说,白酒应该控制在50g以下,红酒应该控制在ml以下。秋季可以喝些米酒,老幼皆宜,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有散寒活气,养血滋阴的功能。”一旦饮酒过量,又该如何解酒护肝呢?中医认为,葛花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肝脏解毒功能,有解酒的功效。花茶对于解酒也有一定效果。

茶水配搭更有益

饮茶需要先判断个人体质,不同体质的人喝的茶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绿茶,体虚的人喝绿茶就容易造成腹泻。王玲玲医生建议,秋季气温走低,昼夜温差加大,女性可以选择一些炒制的茶叶温补,例如红茶和花茶。而儿童、虚寒体质的人群可以选择山楂与麦芽,秋季活动量会减少,体内容易湿积,而山楂与麦芽有健脾的功效,对儿童与虚寒体质的人很有好处。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可以选择苦荞麦茶,有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中医认为,春季应饮花茶,夏季饮绿茶,秋季饮白茶,冬季饮黑茶。专家提示:秋季可以多饮一些白茶,例如,白毫银针、贡眉、寿眉、白牡丹等。能够促进血糖平衡、保肝护肝、提升人体造血机能等有很好的作用。

中秋养生要“作息有律”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秋天,阴气始盛,阳气始衰,人极易疲乏。所以说,秋季的睡眠非常重要。说到秋季睡眠,早在我国古代典籍《黄帝内经》上就记载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秋季,宜早睡早起。中医认为,早睡早起能够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张。

秋季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身体本来就疲乏,如再不能保证睡眠时间,整天都会提不起精神,既影响工作,又影响生活质量。白金尚医生建议,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要保证在9至10小时,稍微再上岁数的老人宜在10至12小时内。同时,更应重视睡眠质量。秋季睡眠,易乱梦纷扰。这样即使睡足了时间,也仍不解乏。

所以,在睡前要注意不饱餐,学会心态平静地入睡。适时还可在白天加个午觉,实在不行,应及时找医生调理。当然,床铺的软硬度要合理,枕头的高低要合适,太高易落枕,太低会造成颜面浮肿。枕高最好保证在8至15厘米之间。被褥可选用温暖薄厚适中的棉质品。由于天气变化快,早晚温差比较大,中秋养生要注意防病为先。

“月饼”好吃要适量

月饼,作为一种特殊的节日食品,承载着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人们渴望团聚美满的良好祝愿,所以,吃月饼也是一种精神需要,更是一种饮食文化。如何将“高糖、高脂、高热量”的月饼吃出健康呢?

老人儿童不宜食用过量月饼

月饼中的糖、油脂含量较高,会增加血液稠度,给身体带来不适。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儿童来说,更要严格控制月饼食用量。因为老人消化吸收能力差,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过量食用高糖、高脂肪月饼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疾病。因此,中秋节期间一定要适量食用月饼。成年人过量食用月饼也会对肠胃造成较大负担。

病人不宜食月饼

例如,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不宜多吃月饼,重则可能诱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千万不要多吃月饼。因为月饼中的糖、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心脏缺血程度,甚至可诱发心肌梗塞。十二指肠炎或胃炎的患者食用月饼会对疾病愈合不利,应控制食用。肾炎病人忌咸食,而有的月饼含盐量较多,食后常会感到口干舌燥,易喝水过多,加重肾脏负担,使肾性高血压加重,并易出现水肿。糖尿病患者更不能食用。因月饼含糖量高,吃得过多,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使病情加重。

最后,小编要为您介绍的食谱是紫薯冰皮月饼。

:糯米粉45克、大米粉35克、澄粉20克、牛奶克、糖30克、紫薯克

1、准备好原料。

2、紫薯放锅里蒸熟。

3、把糯米粉、大米粉、澄粉、牛奶、油、30克糖放一起。

4、搅拌至无颗粒装,静置半小时。

5、放锅里蒸15分钟。

6、准备紫薯馅,把蒸熟的紫薯压成泥。

7、加入30克糖(根据自己的口味加)搅拌均匀。

8、锅里放少许油,倒入紫薯泥炒干水分,加入适量糯米粉继续炒。

9、直到能团成团,而且不沾锅为止。

10、冰皮蒸熟后用筷子搅匀,冷却。

11、把冷透的冰皮搓成30克一个的小团,紫薯馅搓成20克一个的小团。

12、手上打些手粉(炒熟的糯米粉),把冰皮摁扁,放上紫薯馅,放在虎口处慢慢收紧。

13、粘上熟粉,放入模具中,倒扣,用力按压,脱模后即可。

14、到这里紫薯饼皮月饼就完成啦!做好就可以吃了哦。当然,放进冰箱冷藏后口感会更弹牙。

————千金方小编半夏

欢迎大家订阅千金方博导工作室订阅号,本订阅号将定期推出不同专题,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分享人气药膳美食,传播健康养生理念

长按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ysx/468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