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最好的药0304作者
第二章新模式
一种新的科学真理往往不能说服反对者。但是,反对者会渐渐死去。下一代人则开始熟知这种真理。——马克斯普拉克
有关人体的科学新理念和新思维能使普通人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溶剂,即水,有调节体内功能的作用,还能调节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固体物质)。人体内的水代谢一旦紊乱(溶剂紊乱),就会发出各种信号,表明“系统”功能出了问题,水的供给与分配出了问题。
我再说一遍:身体的每项功能都可以根据水流量进行监测和判别。要确保有足够的水到达比较重要的器官,确保水把各种元素(荷尔蒙、化学信息和营养素)送到比较重要的器官,只能采用“水配比”办法。换句话说,每个器官都在制造其他器官需要的物质,只要这个器官按照大脑的指令不断调整配额,监控自己的生产率和生产标准,把自己制造的物质投放到“流动的水”中,一切都会正常运转。水一旦到达“干旱”地区,就能恢复重要的、缺失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
从这一角度看,水的摄入和配比就极为重要。神经传导系统(组胺及其附属成分)在调节水配比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活跃。它们的活动不应受到药物的持续性抑制。人们应当懂得神经传导系统的目的,要多喝水,满足它的要求。年,我在蒙特卡洛会议上向与会的各国科学家们发表过同样的见解,那次会议专门讨论炎症、镇痛和免疫调节问题。
新模式为科学研究增加了“时间第四维”。随着时间的延续,脱水症会不断加重,“时间第四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种病症,帮助我们预测人体会出现什么生理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包括目前人们认为由基因紊乱造成的疾病。它将改变当前“盲目诊断”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疗方法,使医术成为科学严谨的艺术,使预防和预测成为现实,促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减少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
身体不同的部位缺水,就会有不同的症状,发出不同的信号,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我们称之为疾病。有人怀疑水怎能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水能治愈这么多种疾病?不可能!
虽然新观念为预防和治疗各种脱水诱发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他们却不接受新观念。他们根本没想过,身体缺水的惟一补救办法就是供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本书各章节都引用了一些例证,以便让心存疑虑者明白:水是天然的保健良药,能够解决多种健康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不同人生阶段的水调节
人生分为不同时期,人体的水调节机制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在母亲子宫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即身高和体重达到成熟(大约在18到25岁之间)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成年到死亡的阶段。细胞在子宫里发育时,母亲为胎儿细胞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水。水的摄入和传输系统似乎是由胎儿组织完成的,却体现在母亲身上。胎儿和母亲对水的需求似乎表现在怀孕初期的晨吐感觉上。母亲的晨吐感觉是胎儿和母亲的缺水信号。
应当彻底搞清的问题
显而易见,渴的感觉会逐渐衰退,进入成年后,我们体内的水分会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细胞的含水量也会逐渐减少,细胞内的含水量与细胞外的含水量之比从1∶1减少到大约0.8∶1。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饮水是为了满足细胞的功能需求,饮水量的减少会影响细胞的活力。饮水量的减少会导致细胞含水量的减少。结果,慢性脱水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果不明白这些症状是人体脱水发出的紧急信号,就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疾病。直到今天,人们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把身体对水的渴求误认为是别的疾病,用药物来治疗。
即使供水量十分充足,人体也会缺水。人类的渴感和对水的需求感似乎会越来越弱。由于不知道身体需要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会逐渐患上慢性脱水症。
人们还有一个糊涂认识,口渴时喝茶,喝咖啡,甚至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却不喝水。这是一种常见错误。
“口干”是脱水症的最后征兆。即使口腔是湿润的,身体也会受到脱水的折磨。更糟糕的是,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口腔明显发干,他们却感觉不到渴,因而无法满足身体对水的需求。
水的其他重要特性。
科学研究表明,水不仅是溶剂和运输工具,它还有许多别的特性。水在调节身体各项功能时显示出了这些特性,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反而很遗憾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所谓的现代医学科学正是建立在混淆视听上的。
*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水具有重要的、基本的水解作用,即新陈代谢有赖于水的化学反应(水解作用)。水的化学能量可以促使种子发芽,长成一株新植物,甚至大树。生命化学利用的正是水的能量。
*在细胞膜层面:水渗透细胞膜时可以生成“水电”能(电压),转化成三磷酸腺苷(ATP)和三磷酸鸟苷(GTP),这是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电池系统,储存在能量池中。ATP和GTP是身体里的化学能量源。水的能量可以制造ATP和GTP。这种微小的粒子就像商品交换中的“现金流”,尤其在神经传导方面。
*水还能形成一种特殊结构、模式或形态。它像一种粘合材料,能把细胞建筑粘和在一起。水像胶水一样把固体溶质和细胞膜粘在一起。体温较高时,水的粘合作用类似于“冰”。
*大脑细胞的产物可以通过“水道”运送到神经末梢,用来传递信息。在神经系统中,除了主航道外,还有支流和非常细的溪流,溶质材料沿着水道“漂运”,这种水道就是“微管”。
*人体中的蛋白质和酶在粘度较低的溶剂中效率较高。细胞膜中的所有受体(接受端)都是如此。在粘度较高的溶剂中(在脱水状态下),蛋白质和酶的效率较低(对身体缺水的判别力可能也较差)。因此,水可以调节身体的所有功能,包括各种溶质的活动。“水是身体里的溶剂,它能调节所有功能,也能调节溶解在水中并在水中循环的溶质的活动。”这一新的科学真理(认知模式的转变)应该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基础。
个神经纤维和在微管两侧的水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起到排水管的作用,因为它从周围汲取水分,因此制造了一个低粘度的区域。
缺水时,不仅人体的“内置”摄水机制会发挥作用,对体内的存量水进行定量分配的机制也开始发挥作用。它会根据预先确定的顺序向身体的不同部位供水——这就是“干旱管理”。
科学研究表明,受组胺引导和操纵的神经传导系统会活跃起来,激发从属系统,促进水的摄取。从属系统也参与水的分配和循环,把水从一个器官调配到另一个器官。从属系统用后叶加压素、血管紧张肽(RA)、前列腺素(PG)和激肽做媒介。由于身体内部没有随时可以提水的水库,只能通过优先配置系统对存量水或摄入体内的水进行分配。
有研究表明,在两栖动物中,组胺的生成量和储量都很低。组胺生成后,两栖动物一旦缺水,就会发挥作用。
神经传导组胺是用来规定和调节现有水量的,动物体内出现脱水后,组胺的产量和储量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干旱管理。组胺和从属它的前列腺素、激肽以及PAF(也是一种与组胺有关的媒介)——能调节和分配摄入体内的水分——它们碰到痛感神经就会引起疼痛。
前面讲述了“医学观念的转换”,提出了两个被人忽视的问题,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越来越缺水。与此同时,新观点否定了以“口干”为身体缺水的惟一信号的老观念。第二,当神经传导组胺的生成和从属的调水因子过于活跃,以至于引发过敏、哮喘和慢性疼痛时,应该把这类疼痛理解为缺水信号——身体因缺水发出的危机信号。只有“认知模式转变”了,我们才可能识别出身体缺水或局部缺水的各种信号。
新观念(新模式)表明,身体的慢性疼痛不应用受伤或感染来解释,而应当首先将它视为慢性缺水,什么部位疼痛,什么部位就缺水。医生首先应当考虑疼痛信号,先把它们视为缺水信号,而后再考虑是否采用复杂的治疗程序。非传染性的、“反复出现”的或慢性的疼痛应当视为身体缺水的信号。
目前的治疗方法识别不了身体的缺水信号,这无疑会使问题复杂化,人们很容易把这些信号看成某种严重疾病的并发症,采用各种复杂的治疗手段,其实它们仅仅是脱水的信号。虽然仅用水就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患者却被迫接受药物或者介入式治疗。因此,医生和患者都有责任了解慢性脱水症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慢性疼痛包括消化不良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心绞痛(无论行走还是休息)、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疼痛(行走时腿部疼痛)、偏头痛和持续性头疼痛、肠炎疼痛和与之相关的便秘。
痛感探测感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局部的神经系统,一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早期,止痛药可以消除局部的疼痛,但是,当达到一定界限时,大脑就变为监控疼痛的直接中心,直至身体出现脱水症。
观念的转变表明:首先应当用调整日常饮水量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疼痛。给病人常规止痛药或其他缓解疼痛的药物前,如抗组胺药或抗酸剂,应当先观察几天,让病人每天24小时的饮水量不少于两品脱半(即两升半),以便防止永久性的局部损害或全身损害,发展成不治之症。有些人有多年的疼痛史,对这样的病人,要想试一试水能否解除疼痛,首先应当确认他们的肾脏是否有足够的排尿能力,以免在他们的体内积存过多的水。应当把排尿量和饮水量加以对比。饮水量增加,排尿量也会增加。
缺水引起疼痛是生理学上的新观念,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探索疾病的起源开辟了一种新思路。它揭示出,长期使用止痛药来“抑制”慢性脱水症或局部脱水症的重要信号对健康有害无益。
这些止痛药(镇痛剂)有致命的副作用。持久的脱水能损害身体,止痛药压抑了痛感,却不能消除疾病的根源——脱水。镇痛剂往往会引起胃肠出血。每年都有一两千人因为经常服用镇痛剂而丧命。现在(年)已经清楚了,止痛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肝脏与肾脏,能致人于死命。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疼痛的起源,上述观点为疼痛的缘起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关于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人们只要转变观念,就会在未来的临床医学中创造奇迹。某些疾病是由缺水引起的,但是,一些专业机构却因长期的无知无识而获益,它们至今不肯推广这一信息。
医学界的专业人士一旦采用新的认知模式,就会改变“应用医学对人体的无知”,使用经过深思的、预防性的医疗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简单的生理疗法能够防患于未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会听任它们发展成不可医治的痼疾。
《水是最好的药04》----作者:[美]巴特曼第三章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是人体发出的最重要的信号,它是脱水症的表征,是身体缺水的信号。这在年轻人群或是中老年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当前的所有重大疾病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慢性、持久、不断加重的脱水。
刚发现的身体缺水的紧急信号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是人体发出的最重要的信号,它是脱水症的表征,是身体缺水的信号。这在年轻人群或是中老年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当前的所有重大疾病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慢性、持久、不断加重的脱水。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即由胃炎、十二指肠炎和烧心引起的疼痛,只需要增加饮水量就可以治疗。如果病人还患有溃疡症,那就必须注意日常饮食,以便加快溃疡面的修复速度。
耶鲁大学爱德华斯彼若教授的研究表明,12%的消化不良患者六年后会患上十二指肠溃疡,十年后这一比率会增加到30%,二十七年后增加到40%。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不可小视,虽然只有通过内窥镜发现溃疡后才能确认疾病的轻重。现在的临床医学更像一门依赖视觉判断的学科,而不是从前那样是依靠分析和思维判断的艺术。
疼痛有不同的分类,医院是因为疼痛。疼痛引起人们的注意,医生用内窥镜观察疼痛部位,给各种疼痛贴上不同的医学标签。消化不良疼痛很常见。人们把基本的、常见疼痛引起的病变解释成局部组织的病变,其实它的起因就是脱水。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仅用水就治好了多个消化不良疼痛症患者,而别的医生则根据疼痛的不同特征,把病人分成不同类别。增加饮水量后,他们的病情全都好转了,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我曾把用水治疗消化不良疼痛的报告发表在年6月的《临床肠胃病学报》上。
脱水达到某种程度时,身体会急需水,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水。除了水,什么药物都不会奏效。我不妨用一个病例说明水疗法的效力。有一个年轻人,二十多岁,几年前得了消化性溃疡,直到不堪忍受才找我。他曾经接受过常规治疗,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服用过抗酸剂和甲氰咪呱。
甲氰咪呱的药性极强,可以在“第二”类接受点——也就是身体中的“受体”,即组胺2或者H2接受点——阻断组胺的活动。胃组织的一部分细胞可以制造酸,它们对甲氰咪呱十分敏感。但是,人体内有许多不制造酸的细胞,它们也对药物的阻断作用十分敏感。所以,这种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对年轻人尤其显著),对患有慢性脱水症的中老年人则极为危险。
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头一次看见那个年轻人,时间是十一点。他疼得厉害,几乎处于半昏迷状态。他像婴儿似的蜷缩着身子躺在房间的地板上,不停呻吟,不知道四周的人在为他担心。我问他话,他也不回答,也不同身边的人讲话。为了让他说话,我不得不使劲摇他。
我问他感觉怎样。他呻吟道:“我的溃疡病快要疼死我了。”我问他疼了有多久,他说吃罢午饭后,下午一点就开始疼,随着时间的迁延越来越疼。我问他吃过什么药缓解疼痛。他说吃了三片甲氰咪呱和一整瓶抗酸剂。他还说,痛了十个小时,吃了这么多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
消化不良溃疡病人服用如此大量的药物仍然不见效,一般人会怀疑他得了“急腹症”,需要做外科手术。也许他的溃疡已经穿孔了。我曾经亲眼目睹和参加过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人的手术。那些病人就像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一样,痛苦万状。要想判别年轻人是不是溃疡穿孔,只需做一个简单的试验。穿孔病人的腹壁很僵硬,像一块木板。我摸了摸他的腹壁,试试腹部的硬度,还好,没有溃疡穿孔。他的腹壁很柔软,但是疼得不能碰。他很幸运,没有穿孔,但是,照他目前的样子,他吃的抗酸剂很可能在发炎的溃疡面上钻出洞来。
此时,药物的作用非常有限。三片抗组胺剂(每片毫克)加上一整瓶抗酸剂都不能缓解他的疼痛。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开刀了。我非常了解水在缓解消化不良疼痛的作用,我给这个年轻人两大杯水,也就是一品脱(1升)。起初他不愿喝。我告诉他,他吃过了所有的常用药,都不见效,不妨试一试“我的药”。他当时疼痛难忍,不知所措,别无选择。我坐在角落里,观察了几分钟。
我因事离开,十五分钟后回来,他的疼痛已经缓解,停止了呻吟。我又给了他一大杯水(半品脱)。几分钟后,疼痛完全消失了,他开始注意屋里的人。他站起身来,向墙壁走去。他靠着墙,与看望他的人们交谈,那些人比他本人还吃惊,三杯水竟然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十个小时以来,年轻人遭受着疼痛的折磨,服用了治疗消化性溃疡症的最先进的特效药,一点儿效用都没有。现在,三杯水在二十分钟里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只要看一下22页上的图4,把上述病例与模型中关于疼痛的说明比较一下,你就会明白大脑的某个部位对应着身体缺水信号的强弱。达到某个临界点,局部止痛药物就不会奏效。抗酸剂和H2阻断剂甚至不能减缓年轻人的痛感。惟有水给了大脑正确的信息,撤销了大脑发出的缺水信号,因为它准确无误地收到了体内水分充足的信号。同13样的疼痛反射模型在别人身上也会起作用。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应该明白,当身体严重缺水时,它就会把疼痛现象通知给大脑。
又一次机会来了,我要测试一下脱水症引起的腹痛与大脑反应在时间和水量上的关系。这一回,两人搀着一个男人来到我的诊所。病人走不动路,那两个人架着他的胳膊。他也是一位消化不良性溃疡病人,患有严重的上腹急腹症,也就是消化不良性疼痛。给他做了检查,发现溃疡还没有穿孔,我每隔一小时给病人一大杯水。二十分钟过去了,他的疼痛没有缓解,一小时二十分钟过去了,依然没有彻底缓解,直到喝了三杯水后他才康复。平均算来,如果病情不严重的话,大约八分钟疼痛就能缓解。
实验表明,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时,水立刻到达肠道,并被吸收。但是,一个半小时后,大致等量的水才能通过粘膜的腺体层分泌到胃中。水从底层渗出,进入胃,为消化食物做准备。消化固体食物需要很多水。有了水,胃酸才能分泌到食物上,酶才能被激活,食物才能分解成均匀的微粒状流体,进入肠道,步入消化过程的下一阶段。
粘膜的腺体层面上有一层粘液,位于胃组织的最里层(见图5)。粘液的98%是水,另有2%的固体是吸附水分的“架构”。这个叫做粘液的“水层”是天然的缓冲区。它下面的细胞分泌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被水层吸收。当胃酸通过这个保护层时,碳酸物就会发挥中和作用。
图5:胃与胃粘膜结构模型。含水量充分的粘膜保护层可以保持重碳酸盐并能中和试图通过粘膜的胃酸。脱水状态下的身体,其粘膜保护层作用低,就会允许胃酸渗透,造成粘膜损伤。补水会为粘膜提供防酸保护层,比市售的任何药物都更有效。
这一化学反应能生成大量的盐(碳酸物中的钠和胃酸中的盐酸),盐分太多会改变粘液“架构”的附水特性。过多的中和反应和盐的沉积能使粘液物质颗粒不均,粘性降低,于是酸就会渗透到粘膜层,引起疼痛。
水渗过粘液层是一个自然过程,很像对粘液层的“反向冲洗”,为的是清除沉积的盐分。这一过程非常有效,当水渗过新的粘液时,就从下面使粘液层复水化(rehydrating)。这种又新又厚又稠的粘液是天然的盾牌,能够阻止酸对胃的侵害。盾牌的效力显然有赖于水的摄取,尤其是在摄入各种固体食物前,因为固体食物会刺激胃腺体制造14胃酸。因此,水是防止胃酸侵害的惟一天然手段,它自下而上地发挥作用。而抗酸剂则依附于胃酸,它的防护是没有效用的。
我们终于明白了,人体内有“饥饿疼痛”信号,也有“缺水疼痛”信号。不幸的是,人们把“缺水疼痛”叫做“消化不良”,用各种药物对付它,于是,由脱水引起的新陈代谢紊乱损害了十二指肠或胃的组织。用抗酸剂缓解疼痛是普遍认可的方法,甚至在超市里人们也能买到这种非处方慢性毒药。
专家们在瑞典的研究结果表明,患有典型消化不良性疼痛而没有患溃疡的人,不管吃什么药,安慰剂也好,抗酸剂也好,甚至阻断组胺活动的药物也好,结果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不管是抗酸剂,还是更强的药物都没有多大效用。在人体的这一生理过程中,人们应当慎重对待脱水信号,切忌滥用药物。
水很可能是缓解病痛的惟一有效物。身体想要的,需要的,呼唤的毕竟是水,仅仅是水。如果我们仔细寻找其他的症状,还会发现更多缺水信号。不要认为消化不良性疼痛是局部的、孤立的现象。在所有病例中,消化不良性疼痛都是脱水的信号——身体缺水的信号——即使同时出现了溃疡。只要饮水后疼痛就能减轻,再有足够的饮食,溃疡肯定会在一段时间内自动康复。
有人说溃疡是感染造成的。我经过研究认为,所谓的造成溃疡的各种曲线型细菌其实只是人体的共生物,天生就住在肠道中。脱水直接抑制了免疫系统,它们才可能趁机占据上风。你看,我们健康时,肠道细菌与我们共生共长,为我们的身体制造大多数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我们身强体壮,他们就做出贡献。可在人体脱水时,它们就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尤其是在十二指肠连接的阀门处,也就是许多组胺神经聚集的部位,造成溃疡。组胺产生的荷尔蒙越多,对曲线形细菌越有利。与此同时,受神经严格监控的强酸胃容物从胃流向肠道。不论怎么说,并非所有溃疡部位都有“螺旋形细菌”的存在。许多人的肠道里都有螺旋杆菌,但是,他们并没有得溃疡病!
含铝抗酸剂是很危险的。有些疾病,只要增加饮水就可以治好,对这种病,不要轻易使用含铝抗酸剂。阿尔兹海默症(早老性痴呆)的多种病因,循环系统中铝含量过高,大量沉淀,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人们必须明白二者的关系,长期服用含铝抗酸剂,积累的毒性有副作用,损害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含有金属的药物有毒性和副作用,基因研究表明,这种毒性和副作用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在错误模式的指导下,仅仅是为了应对简单的缺水信号,医生就让病人服用这种药。多数抗酸剂都含有铝,一匙药液或一粒口服药片的铝含量在到毫克之间。
关岛的土壤中铝矿石含量很高(西太平洋一些地区的土壤含铝量都比较高,比如:关岛、日本的纪伊半岛和新西几内亚西部等地)。因此,关岛的饮用水受到铝元素的严重污染。在人们没有认识到污染问题前,铝元素一直保留在饮用水中,岛上曾经流行一种阿尔兹海默症疑似症,甚至年轻人也患这种病。几年前,人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水质得到了净化。于是,人们发现年轻人不再受这种疾病的困扰。现在人们认为,关岛上流行阿尔兹海默疑似病,是由于饮用水里含有铝的毒性。
组胺药物不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有许多副作用。包括引起中老年人眩晕和头昏脑胀。男人连续数周服用这类药物后乳房会膨胀,有些男性病人的精子数量会减少,性欲会消失。哺乳期和怀孕期的妇女不宜用这类药物对付身体的缺水信号,缺水信号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婴儿。受到组胺的刺激后,大脑的毛细血管会扩张,以便应对脱水症。抗组胺药物会阻碍毛细血管的扩张,在紧急情况下,大脑处理的信息比通常多得多。当病人服用抗组胺药物对付消化不良性疼痛时,输送到大脑的血液量就会减少。
慢性脱水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阿尔兹海默症的根本原因是脑细胞缺水。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区,水的含铝量相对较低,铝的毒性只是脱水症的次要病因。请注意,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有时用硫酸铝净化城市供水。脱水症迁延不治会造成脑细胞萎缩。大家不妨想象一下李子变成李子干的情形。不幸的是,在脱水状态下,大脑细胞会逐渐丧失许多功能,比如:把神经信号传送到神经末梢的传导系统可能失效。我的一位医生朋友用这种方法治疗他弟弟的阿尔兹海默症,每天都强迫他多喝水。现在,他弟弟已经恢复了记忆,可以跟人对话,不再喃喃自语了。仅过了几个星期,这种方法就收到明显的效果。
应该注意的是,疼痛虽然仅出现在胃部,脱水却是全身性的。如果不能认识到消化不良性疼痛是缺水信号,长此以往,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当然,胃肿瘤也会引起相类似的疼痛。但是,肿瘤引起的疼痛不会因为喝水而消失。那种疼痛会反复出现。如果连续几天加大饮水量,依然疼痛不止,那么,医院请医生诊断病情。只要疼痛是由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甚至消化不良性溃疡引起的,要想治好这些病,就必须调整饮水量和饮食习惯。
肠炎性疼痛
如果左腹下方出现肠炎性疼痛,首先应该把它视为身体缺水的另一种信号。这种疼痛往往与便秘有关,是持续缺水造成的。
大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以免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失去太多水。必须有一定量的水才能排便顺畅。在脱水状态下,食物残渣15的含水量自然小于正常含水量,由于食物残渣蠕动的速度减缓,大肠就得加强吸收挤压作用,大肠中的固体残渣的最后一点水分也被吸走。因此,便秘不畅是脱水症的并发症。如果摄入较多食物,输送到大肠的固体废物就会增加,加重排便的负担。这一过程就会引起疼痛。碰到肠炎性疼痛,人们应该首先想到这是身体缺水的信号。只要摄入足量的水,左腹下方由便秘不畅引发的疼痛就会消失。晚上吃一个苹果、梨或者桔子,有助于第二天便秘顺畅。
假性阑尾炎
有时候,右腹下方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很像阑尾炎,症状与早期阑尾炎相似,但没有阑尾炎的其他特征,身体不发烧,腹壁不紧缩,没有疼到不能触碰的地步,也没有呕吐现象。只要喝一两杯水,右下腹的疼痛就会缓解。遇到这种情况,一杯水就可以作为治疗手段。
食管裂孔疝
人们经常遇到一种典型的消化不良性疼痛,医生把这种疼痛诊断为食管裂孔疝(hiatalhernia)。食管裂孔疝是胃的上部通过横隔膜间隙(食道间隙)进入胸腔造成的,它是一种错位现象。对胃来说,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位置。一部分胃在胸腔中,食物消化就令人非常痛苦。胃酸很容易上涌,接触到没有保护的食管壁,引起烧心的感觉。
在消化过程中,胃的上半部是封闭的,食物不会向上进入食道。正常的肠道收缩是向下的,从口腔到直肠。消化系统有两道阀门,可以防止食物反流,一道阀门位于食道和胃壁相交处,只在食物进入胃时才会打开。
另一个弯道阀门位于横隔膜外的管壁上,即横隔膜间隙与胃的连接处。每当食物进入食道时,“弯道阀门”就会同步打开,让食物通过,其他时间则是紧闭的,不允许胃容物反向上涌。这就是两道“阀门”的正常状态,它们阻止食物逆行上涌。
消化道(从口腔到直肠)是一条很长的管道,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泄协调顺畅。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荷尔蒙,它们使消化吸收和排泄成为可能。“每个部位”的荷尔蒙都是化学信使,它们发出信号,规定消化过程的下个步骤何时“启动”。它们能促使酶的分泌,使食物中的活性物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吸收。
奇在消化吸收过程初期,胃分泌胃酸,激活酶,帮助分解固态蛋白质,比如肉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在正常情况下,酸性很强的液态胃容物被送到肠道前端。在胃和肠道的连接处有一个阀门,叫做“幽门”。“幽门”的运动受制于肠道两端的信息系统。胃想把食物尽快排入肠道,这是一回事;肠道能不能接收这种含酸的、高度腐化的食物,则是另一回事。书胰腺是分泌胰岛素的腺体,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胰腺也向肠道输送一部分有助于消化的酶。胰腺还有一个生理功能,在胃酸到达大肠前,调节肠道内的碱性环境。胰腺最重要的功能是不断制造和分泌“水溶性碳酸溶液”——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可以中和进入肠道的酸性物质。为了制造“水溶性碳酸溶液”,胰腺就得从循环系统得到水分。在脱水状态下,这一过程不能有效进行。幽门得不到明确的信号,就不会打开阀门,不会让胃酸进入肠道。这是消化不良性疼痛的第一步,也是人体发出的第一个缺水信号。网我们喝水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做“莫特林”(motilin)的荷尔蒙/神经传递素,分泌的多少取决于进入胃的水量。饮水量越大,肠道分泌的“莫特林”就越多,莫特林的多少可以根据血液流量检测出来。与其名称相符(译者注:motilin有“自发运动”的意思),莫特林的作用是使肠道有节奏地收缩扩张——也就是蠕动——从肠道上端传导到末端,包括了定时打开和关闭阀门,让食物通过肠道。因此,消化过程有赖于水,当体内有足够的水时消化过程才会顺畅,胰腺才能制造水性碳酸溶液,为接纳肠道上游来的酸性胃容物做准备。在这种理想的状态下,幽门就会自动打开,让胃容物顺利进入肠道。莫特林起着重要的传输作用,它把参与活动的方方面面连系在一起。当水抵达胃壁时,莫特林就成为一种饱和的荷尔蒙分泌物。
如果体内水分不足,消化过程就不会顺畅,就会出问题。如果中和机制没有效用,它就决不允许胃里的经过腐化的酸性食物进入肠道,因为它的破坏性是不可修复的。肠道壁不像胃壁,胃壁有保护层,可以防止胃酸的腐蚀,肠道却没有保护层。于是,处于胃的两端的阀门首先做反向收缩运动,幽门就越收越紧。
食道与胃之间的环形阀门,横隔膜外的阀门会变得越来越松弛。当人处于卧位时,胃酸会流进横隔膜,引起疼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烧心”。
在有些病例中,横隔膜的“阀门”很松弛,一部分胃会穿过横隔膜进入胸腔,这就是所谓的“食管裂孔疝”。当阀门改变运动方向,胃容物就无法通过,于是出现了反向运动:胃容物从嘴里吐出。胃容物要是进不了肠道,决不会滞留在胃中,于16是只剩下一个出口,那就是嘴。这种现象是肠道反向收缩引起的。反向收缩叫做“逆蠕动”。
还有一种遭到误解、令人不安的病叫易饿症(bulimia),它是严重脱水症的并发症。受这种疾病折磨的人中,最有名的是戴安娜公主。她被这种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她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也遭到毁灭。这是一种令人难以容忍的病,病人总觉得“饿”。病人吃饭时,食物难以进入胃中,一吃东西就想吐。这种举动确实有伤风雅,让社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人的“饥饿感”实际上就是缺水信号。我在前面解释过,呕吐是一种保护机制。如果“易饿症”患者进食之前先喝水,让身体有充足的水分,问题就会消失。
消化不良性疼痛,不论给它贴上什么标签,都应该定时补水。当前使用的抗酸剂和组胺阻断药物,对慢性脱水症患者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的身体只需要水。
AB致力于促销替代药物。她非常支持鳌合物疗法(chelationtherapy)。她搜集了大量信息,写了一本关于鳌合物疗法的书,此书颇受欢迎。但多年来她本人一直遭受食管裂孔疝的折磨。她丈夫是一个和蔼的作家,他告诉我,AB每次吃饭都要忍受剧痛的折磨,几乎没有一次能把饭吃完,更谈不上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有时他们不得不中途离开餐厅,因为疼痛不允许她坐在那儿吃完饭,哪怕只坐一小会儿。
AB告诉我她几乎不喝水。有一天,她先生偶然发现了我写的书,读了一遍。他们终于明白了A B 的问题。她开始喝水。随着饮水量的增加,她觉得疼痛不再剧烈。几天后疼痛完全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夫妻两人现在很喜欢外出用餐。我和妻子与他们一道吃过几次饭。看来,食管裂孔疝及其痛苦已经成为古老的历史。还有一件事很有趣,值得一提,她偏爱的鳌合物疗法对某些并发症帮不上什么忙。应该明确指出,鳌合物疗法隐含的优点是,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多饮水它才有效力。但在过去,医生们不会建议病人在两个疗程间增加饮水量。《唐三德医学通讯》(JournalofTownsendLetterforDoctors)对我的书发表了许多评论,现在,由于我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评论,许多支持“替代药物”疗法的医生都建议病人多喝水。鳌合物疗法最有利于把有毒金属排出体外。
小结:消化不良性疼痛是一种缺水信号,它与体内的慢性脱水或严重脱水密切相关,也可能与身体其他缺水性疼痛并存。请大家读一读后面里国瑞先生的信。里国瑞先生患有食管裂孔疝和心绞痛。增加饮水后,前一种疼痛消失了,后一种疼痛也在一周后大大减轻。在我写到这一页时,他的疼痛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4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110种疾病症状销售流程关联用药营
- 下一篇文章: 儿科医生教您如何照顾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