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炎又叫做猪增生性肠炎、坏死性肠炎等,它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以猪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近期,各大小猪场患回肠炎病例呈增加趋势,本文将通过海鼎客户实际案例,向大家详细介绍保育猪和育肥猪回肠炎的诊断以及控制与预防。
发病情况年1月24日,顺店邵老板反馈育肥猪有血便发生,采食正常;
年2月5日,薛店闫老板反映育肥猪拉稀带血;
年2月8日,牛庄崔老板猪场同样出现疾病,询病查源;
年2月9日,新密的刘老板拨打24H禹州检测站服务中心热线,询医问药;
四个猪场发病时间间隔不久,病情都有着相同的临床症状,粪便呈糊样,颜色较深,混有血液、少许坏死组织碎片。
河南海鼎禹州检测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专家畜牧兽医师郭伟先后对四家猪场进行了实地查看,通过死猪剖检、实验室检测后综合分析,基本判断为猪回肠炎病。几个猪场经过诊治,虽然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但是目前可能受寒气侵袭、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饲养密度高以及抗生素类、添加剂类使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猪只发病会持续增多,建议大家做好防范。
回肠炎是怎样发生的?
回肠炎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粘膜细胞中。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粪便会排放出大量细菌,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外界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自然感染潜伏期为8---10天,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至成年猪整个阶段,尤其是各种应激反应如转群、混群、昼夜温差过大、湿度过大、密度过高等都可以加快促发回肠炎。
临床症状1、急性回肠炎
较为少见,多发于成年猪。病猪突然死亡,血色水样腹泻,突然死亡是由于细菌突破肠道粘膜屏障,进入血液中,形成败血症。病程长时排黑色柏油样(沥青样)稀粪。
2、慢性回肠炎
较为常见,多发于6周龄至12周龄的生长猪。病猪体温正常,食欲减退、间歇性下痢,病猪渐瘦、被毛粗乱、弓背弯腰,站立不稳,发育不良;,皮肤苍白、粪便变软,含料渣、变稀或混有血液、粪便是黑红色等症状。
3、隐性回肠炎
无明显外观症状,这种细菌是生长在肠道粘膜细胞内的,免疫系统很难追踪,如果免疫系统不强就不能将细菌杀灭,虽然猪采食正常但生长速度减慢,料肉比增高。
解剖症状1、回肠增生、变厚、变硬—像“橡胶管”。
2、回肠粘膜溃疡、附有纤维素样物。
3、肠腔内有凝固或未凝固血液。
4、腹膜炎,由于回肠肠道增生变厚,肠道变脆,蠕动时会造成肠管破裂,形成腹膜炎,增生性肠病后期就是腹膜炎比较多。
5、病猪腹泻,肛门周围污染粪便,后躯始终有粪便。
6、水泥样稀便,内有很多未消化饲料成分。
综合防控1、全进全出,彻底消毒,在准备进猪前,先将上一批猪全部清空,冲洗干净后猪栏用新农卫宝溶液浸泡一遍,进一步火焰消毒,空栏一周后可进猪。在饲养过程中保持栏舍洁净干燥,保温。
2、提高免疫力,疫情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猪的抵抗力低下引起,因此提高猪的免疫力才是防治疾病的关键。
3、定期清洗食槽,饮水添加新农净宝,饲料添加新农免疫强。
4、饲料定期添加新农万特+优菌源+粘菌素,连用7-10天。
防治措施1.分治: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猪只饮水治疗——口服补液盐+硫酸新霉素;
2.重疗:①泰乐菌素可溶性粉针1克+林可霉素注射10毫升,肌注公斤体重;②机瘦体弱、贫血、食量少的,牲血素(含硒型)5毫升+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10毫升,肌注公斤猪只体重。
3.群治:
采用两种给药方式:
其一,脉冲给药方式,新农万特克+新农高磺克+小苏打0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7天,间隔7天后再连续使用10天;
其二,从断奶开始到日龄长期添加,新农万特克+倍立康0克,拌料1吨。
回肠炎是猪场料肉比的无形杀手,其危害可总结为“四低一高”,即生长速度低、猪场空间利用率低、饲料转化率低、屠宰率低、死亡淘汰率高。未来,原料和疾病将是影响养殖业生存的关键,养猪业一定会优胜略汰,要想脱颖而出,唯一的方法是增加效能提高生产成绩,降低慢性疾病带来的损失,所以我们养猪必须高度重视回肠炎病,规避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
识别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