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放射治疗
大肠癌患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大肠癌的症状与疾病的发展阶段、病变所在部位有关;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其中,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及直肠癌临床症状略有不同。如发生转移,可能引起转移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肝转移后肝功能受损、黄疸、肺转移后呼吸困难、头晕头痛以及骨转移部位的疼痛等。
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早期大肠癌可以无明显症状,可能出现一些排便习惯的改变及大便性状改变的非特异性症状,而容易被忽略。
1、直肠癌: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大便性状改变。
便血:多由于粪块摩擦癌组织引起出血,出血多为鲜红色。
排便习惯的改变:由于病灶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表现为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大便性状:由于癌肿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甚至肠腔阻塞。2、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无排气,无排便。此外,左半结肠癌患者还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秘、便血、腹泻等不适。3、右半结肠癌: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包块、贫血、消瘦及腹痛。当合并贫血时,出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当患者出现消瘦,说明患者病情往往属于晚期。伴随症状
1、体重下降及消瘦
大肠癌常见伴随症状,因长期腹胀、腹痛,导致进食减少及肠道功能减退,引起营养不良,体重明显下降,后期可出现严重消瘦。
2、肿瘤局部浸润症状
大肠癌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可导致腰骶部持续疼痛。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引起血尿、尿频、尿急。
3、肿瘤转移症状
大肠癌可通过随血液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转移至肝脏可出现肝功能受损黄疸、转移至肺部时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头痛,骨转移部位的疼痛等。
如何治疗大肠癌?
大肠癌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分期),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肿瘤,提高治愈率。
大肠癌侵犯范围不同,治疗原则也相应不同:
1、早期大肠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部分也可采用内镜治疗达到根治。
2、中晚期大肠癌,多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术后辅助应用化疗及靶向治疗、放疗等方法。
3、对于不能做手术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可采用根据病情选用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
4、复发或者转移的直肠癌,则以放化疗或靶治疗为主,一般不做手术。
大肠癌放射治疗的优点
1、放疗使癌细胞退变、凋亡,可实现肿瘤缩小、降期,部分肿瘤可达病理完全缓解,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2、杀伤、杀灭肿瘤周围的卫星病灶和亚临床病灶,减少术中肿瘤种植机会,从而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从解剖上看,由于低位直肠无浆膜,肿瘤一旦侵犯肌层,很容易向直肠周围浸润;此外,肿瘤术后残留病变可能因手术刺激而加速增殖,新辅助治疗使上述的局部浸润及刺激增殖受到抑制,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
3、术前肿瘤区的血供丰富,细胞氧合好,肿瘤放疗敏感性高。
4、受照射直肠可在术中切除,术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5、放疗后骶筋膜纤维化增厚,保护骶前血管,减少术中骶前静脉出血等手术风险。
6、因术后小肠坠入盆腔,术前放疗可尽量避免放射性小肠损伤,降低放射性肠炎及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通过手术前后肿瘤分期的变化和切除的肿瘤标本的病理学改变,了解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有利于术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我们该如何预防大肠癌?
首先,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其次,优化饮食习惯,以高纤维饮食为主,避免高脂肪饮食;再次,要适当锻炼。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即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处理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5~74岁人群中每两年行大便潜血检测;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5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如果有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型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大肠腺瘤性息肉,最好每1~2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医院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2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咖驾到长期便秘会变丑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