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治疗原则 > > 正文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吃寄生虫还真的可以治病

一提到寄生虫,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恶心和对人体有害,确实,寄生虫曾是几千年来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直到现在,每年仍有20亿人口感染寄生虫,其中几十万人因此丧命,只是这些疾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非洲等落后的国家。在卫生条件良好的国家(包括我国),已得到了全面的控制,而在发达国家,寄生虫感染已经可以被纳入罕见的范围。相比病毒和细菌来说,寄生虫的危害可能都排不上号,只要搞好卫生,设置好健康防线,寄生虫是难有机会使坏的。然而奇怪的情况却发生了——寄生虫虽走了,过敏和自身免疫病却来了。随着寄生虫被歼灭,在过去五十年里,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就像坐上了火箭直线上升,且日趋严重。仿佛一夜间,人类突然对周围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变得敏感起来。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学龄前儿童,患有食物过敏的比例竟高达10%。而在发达国家,受过敏性鼻炎折磨的人群达20%。过敏虽不是传染病,但却比任何传染病都要流行,这也成了医疗系统的一大负担。不要觉得这些情况仅欧美国家独有,我国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城市居民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在年还是11.1%,但到年已飙升到17.6%。而其他类似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枯草热、湿疹、哮喘和食品过敏等也在逐年上升,正向发达国家逼近。这糟糕的情况,使科学家们不得不把焦点落到惊人的“卫生假说”上。这一假说由一位名为戴维·斯特拉汗(DavidStrachan)的医生,于年提出。在常识中,大家总是会把过敏与过敏源捆绑得死死的,毕竟随着工业化,环境中的过敏源必然是增多的。但卫生假说却另辟蹊径地指向,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过于清洁的环境。当时斯特拉汗就在一项英国儿童的调查中发现,家里哥哥姐姐多的孩子,枯草热和湿疹的发病率都更低。他认为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释是:来自大家庭的孩子因从小就与其他人接触得多,这样发生反复交叉感染的机会也更多。幼年儿童接触相对较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可降低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其实并非我们一生下来,免疫系统就十项全能,它们也像军队一样需要训练和学习。比起没有受过感染考验的免疫新兵,身经百战的老兵才是保卫身体的中流砥柱。除了学会去攻击什么,免疫系统还得学会去容忍什么。如果环境过于清洁,在得不到微生物和寄生虫训练的情况下,免疫系统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对无伤大雅的东西开炮,甚至疯起来还会攻击自己人。左图为各种传染性疾病,右为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呈有你降我升之势卫生假说一出,可以用一石激起千重浪来形容。许多免疫学家紧跟其后,所做研究都获得了大量流行病学数据的支持。而基于卫生假说,科学家还提出了一个“寄生虫假说”。相对于其他微生物,这一假说更加强调了寄生虫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在免疫系统中,T细胞是特异性免疫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T淋巴细胞有Th1、Th2、Th3等许多个亚型。致病微生物感染时,常引发的Th1免疫反应。刚开始研究者认为,由于疫苗和抗生素等的推广,人类早期微生物感染大幅下降。这就导致了Th1发育不顺,使Th1/Th2免疫比例失衡。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却发现了增加的Th2反应,竟可让免疫功能下调,使过敏率降低。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正是Th2免疫反应。在许多数据统计中也显示,寄生虫感染多,过敏确实会更少发生。年,委内瑞拉贫民窟的儿童迎来了抗寄生虫药物的预防治疗。然而科学家却发现,接受了抗寄生虫药的儿童则更容易患过敏性疾病。在其他接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显示出了更高的发病率。与那些过敏的人相比,那些没有过敏反应的人血吸虫、阿斯卡罗、钩虫感染的流行率都明显偏高此外,科学家也发现感染了某些寄生虫的人群,患上某些免疫性疾病的概率,明显比那些未感染寄生虫的要低。所以在美国,寄生虫就比微生物先走一步,开启了治疗过敏的临床试验。曾经万人唾弃的脏东西,或许也能帮助我们拥抱健康。而在过去十多年里,已有不少利用寄生虫治疗过敏的成功案例。JoelWeinstockJoelWeinstock就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他既是免疫学家,又是寄生虫学家,还是位肠胃疾病专家。在年,他就首次发现几种寄生虫,能保护老鼠免得炎症性肠道疾病。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到年,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团队也紧跟其后,进一步证实用寄生虫感染人工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可以抵御这种疾病的攻击。而这些消息,都引起了一位倍受结肠炎折磨的病患Vik的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291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