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以前
者为多见。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方一
当归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
30克。
水煎服。落[除]
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水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
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青客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方二
苦参30克。
将苦参加水毫升,文火煎至8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据直肠镜检病变部位的深浅而定灌肠时的深浅,如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便药液充分流入。灌完睡觉,防止药液流出,第2天排便。灌肠期间忌食生立辣,油腻食物。7大方疗程,休息2天再做第2疗程
用治肠炎,疗效显著。
方三
白胡椒6粒,炮十委、炒雄黄粉、肉桂、吴茱萸各1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将脱脂药棉蘸上药粉、敷贴于脐孔上,外以纱
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温中、散寒、止泻。
又用葱、姜、黄丹各适量,揭烂如泥,敷于脐孔上,日1或2次,适用3或4次。用治各种泄泻,效果亦佳。
方四
丁香、木香、肉桂、吴茱萸、薄荷各等份。
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取上药末10克,以生姜汁及酒调成
炒热后,分敷于穴位上(取天枢、足三里,脾俞、中院、命门、关元。每次选两个
穴位,急性腹泻以天枢,足三里为主穴;慢性腹泻取脾俞,中院为主穴;肾虚腹泻取
命门.关元为主穴。腹泻伴恶心、呕吐者配内关穴,水泻较重者配阴陵泉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散寒、理气、止泻。
方五
野菊花10~30克
如大便带脓血者加茶叶(绿茶)5~15克同煎。
煎汤去渣,煎液~毫升,待温至38℃~40℃,排空大便,插入
橡皮导管约20cm左右,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最好能保留4小时以上,连灌2周
为1个疗程。
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之湿热留恋者,证见慢性腹泻经久不愈、腹痛、大便带粘液者。
野菊花清热解毒,茶味收敛止泻。脾肾两虚之五更泄泻疗效不佳。
常年腰痛,老问题小毛病一招解决
失眠不好,一方见效
感冒用这几方,从此不吃药不打针
点击上方蓝字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