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后该躺着坐着,还是站着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关于饭后习惯的谚语有很多,但这些做法未必正确,照做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刚吃完,该坐着、躺着还是散步?
吃完饭就坐,据说肚腩容易长肉;吃完饭就活动,又容易消化不良,甚至听说会导致“胃下垂”……
有一种说法:
忌
立刻运动
有些人觉得吃饱了,运动一下刚好可以消消食。其实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饭后马上运动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胃下垂及做过胃部切除手术的人群尤其不利。
忌
马上睡觉或躺下
吃饱了就躺下,不仅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等肠胃疾病,还容易长胖,也不利于控制血糖。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晚上睡前2~3小时不宜再进食。
宜
小坐一会儿
为了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进餐后最好不要突然起身,以免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吃完饭在原位小坐十几分钟,然后再起来走动。
宜
10分钟后慢步缓行
如果想散步,建议饭后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
饭后散步应该缓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
此外,吃水果、喝浓茶、吸烟、开车等行为,最好在饭后30分钟以后再进行。
还有一种说法:
忌
坐一坐
坐着消化食物,摄入的热量无法被消耗,容易转化成脂肪在体内不断堆积,让你拥有一个超大的“游泳圈”。所以说饭后应尽量避免坐着,特别是在午餐结束后,不妨站起来稍微活动一下,肠胃不仅能更好的吸收食物,还能避免脂肪堆积。
忌
立刻躺着
吃完饭就立刻躺在舒适的床上,不仅不利于食物消化,脂肪还会再身体各处囤积。而且饭后血液供给主要给了消化器官,大脑和心脏供血会相对减少,这时直接进入睡眠祖航太,如意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会形成血栓和中风。
忌
立刻散步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但绝对不是饭后就立刻散步,在饭后的半小时内只适合小幅度和小范围的活动,因为血液供给主要给了肠胃,如若此时进行大量的散步运动,体内血液又会被重新分配给四肢以及其他部位,不仅不利于肠胃消化,同时还会对大脑和心脏供血造成负面影响。
宜
站立
研究显示饭后站半小时左右,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偶尔走动一会儿,只要不是剧烈的活动,就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肠胃蠕动也因此促进。大家可以选择靠墙站立的方式,不仅能消耗体内的热量,而且还能减少脂肪堆积,起到一定控制体重的作用。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跟小编一样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一脸懵?
小编根据网络上的五花八门的说法,做出以下总结:
可以站立、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着!但是一定要注意时间。如果吃完饭先坐10分钟,然后起来去散步、或者站立、或者站立着刷碗。这样是完全可以的;如果吃完饭后一直坐着打游戏、追剧、看综艺等长时间坐着;或者吃完饭立刻起身站立作别的事情;或者吃完饭立刻去散步,答案是否定的。建议大家饭后先坐10分钟左右消消食,然后再站着追剧、追综艺、散步、洗碗等。这样会对更好一点。
餐后半小时,黄金养生时间
如果饭后养生,三餐后半小时才是黄金保养时间。
早饭后半小时
吃水果+漱口+按摩
吃点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樱桃等。
然后漱口,做叩齿、转舌运动,以健齿洁龈,增强口腔咀嚼能力。
老人还可用手反复按摩膝关节,帮助胃经通畅。用十指代替木梳,从前往后、自下而上梳头,按摩头部的百会、后顶等穴位,有醒脑的作用,将两手手指对揉按摩,也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午饭后半小时
喝酸奶+打盹+晒太阳
午饭不要吃太饱,不然影响心脏正常收缩和舒张。
餐后喝杯酸奶。
餐后半小时可以打个盹,或者午睡半小时。
如果太阳不是太强烈,老人可短时间晒晒后背,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晚饭后半小时
散步+泡脚+按摩
晚餐后散步30分钟左右,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堆积。
泡脚能使肾经、肝经都得到养护。特别是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经热水刺激后,可消除一天的疲劳,补充肾气。
泡完脚,可用双手掌心轮换着对脚进行按摩揉搓,还可请家人帮忙,自上而下捶叩背部,能改善内分泌、宁心安神、促进睡眠。
饭后4种症状要警惕
如果饭后出现以下4种问题,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就需要当心了。
1
胀气
吃完饭胀气的人,应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结实的面食等,还要改掉狼吞虎咽的习惯。如果症状严重,应考虑是否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2
腹泻
饭后立即腹泻,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会发作,有时有便意但上厕所却无大便,人也没有消瘦,有可能是慢性过敏性肠炎闹的。
如果一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就会腹泻,有的人还会伴有腹痛,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出现这种情况,饮食就得清淡一些,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的食物,还要做好腹部保暖。
3
呕吐
经常出现饭后呕吐,建议做胃镜检查。除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还可适当吃点胃动力药或胃黏膜保护剂。
常年服用一些药物的人,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地高辛、红霉素等,也可能出现胃肠反应,发生呕吐。
4
打嗝
有的人经常打嗝,不光吃饱后打,有时饭前也打。打嗝的病因有很多,多由消化不良引起,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也会导致打嗝频繁。
此外,如果突然打嗝不断,并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要引起注意。
陈博士药房良药分享精彩推荐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实用指南
现代都市病,睡眠障碍——抗击新冠关键时刻,良好的睡眠对提高免疫力尤其重要
腹部疼痛的中医药治疗
高嘌呤食物被揪出,嘴馋也需挑着吃,尽早忌口,避免尿酸节节高
金匮肾气丸——岐黄中医药中心中药浓缩丸介绍
温馨提示本文图片及文字资料来源:网络。由陈博士药房编辑整理,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文章为原作者观点,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所载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2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叶下珠,肠炎肝炎都能治
- 下一篇文章: 女人妇科问题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