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运行和人体健康的因果
想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为什么上午会想睡觉?为什么中午要休息、晚上要早休息?等等,我们智慧的祖先早已有总结,来看看人体经络运行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理论指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古人将时间分为十二时辰,而我们人体有十二经络,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相对应,不同时辰对应不同的经络,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进行养生保健。下面这些经络的走向动画图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肺经不通的症状:
怕风易汗咽干咳嗽、咽炎;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外经病:沿肺经循行路线上的麻木、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一般出现在锁骨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
(2)脏腑病:本经经气异常会出现胸闷、咳嗽、气喘、气短、心烦不安等症状;又因为肺与口鼻相通,其症状是鼻塞、感冒、流涕等。
(3)皮肤病:由于肺经主皮毛,肺经经气异常也会导致皮肤的改变,肺气不足易引发风疹、过敏性皮肤病等症状;如果肺热上升,油脂分泌不正常,痤疮、酒渣鼻、牛皮癣、色斑、无光泽等等症状会不胜其扰。另外,皮肤是人体营卫之气运作的器官,免疫和防御能力通过皮肤和毛发的微循环来实现,肺经受损,营卫之气虚弱,皮肤代谢功能变差,易受外邪侵袭,遇寒、暑、湿皆可成病。
(4)排便困难: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如果肺火肃降,那么大肠也可能传导失常,导致大便困难。而众所周知,便秘又会影响人体排毒,毒素在体内越积越多,各类大大小小的毛病都会接踵而来。
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一、大肠经不通症状:
经常性的牙痛、头痛;口干,慢性咽喉炎;皮肤经常过敏;青筋暴露,脸上斑点多;肠胃功能弱;肩周痛。疏通大肠经,能促进大肠蠕动,尽快将大肠内的宿便排出。 大肠经为手阳明经,在十二经中有独特的应用,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导致牙齿疼痛、颈部肿大等症状。 二、“大肠经”上的易堵点 、大肠经堵塞点一:手三里穴 前臂立起,肘关节微屈,掌心向前胸方向,虎口向上,另一手握空拳,小指掌指关节轻敲肘关节下三指宽处的手三里穴,导引气血动起来,有肠道隐患的人此处有强烈痛感,敲揉此处3—5分钟/侧,一周内痛减,经过疏理有人此处出痧,此属正常,莫惊慌。痛点还是在肘关节下三指宽的地方。 下牙疼痛可以找同侧的手三里穴。因为大肠经是从下牙然后环唇上来。胃经是从上牙走的,如果上牙疼痛找髀关穴。 2、大肠经堵塞点二:合谷穴 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贴着第二掌骨就是“合谷穴”,拇指按揉会有胀痛的感觉,如果有肠道问题但痛感不明显可先疏通“手三里穴”再按揉此穴,感觉亦会出现,连续按揉三天,痛感可消失。 用力抵住合谷穴,不能来回蹭搓,可以旋转按压。 3、大肠经堵塞点三:手五里穴 实践中发现肘关节上四指宽的“手五里穴”也是大肠经的堵塞点,当探查“手三里穴”反应不明显时,可以敲揉此穴,如有刺痛或麻胀感,用掌根按揉疏理,坚持数日可疏通。
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胃经不通的症状:
足阳明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是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长的经脉。消化系统有障碍时,会出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皮肤没有光泽,显黑、黄。嘴唇容易破裂,有纵形皱纹,唇边容易溃烂。发声无力,发音模糊。精神不振,迟疑不决,闷闷不乐,经常苦恼,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
有喜吃甜食的倾向。此外,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则会坐立难安,无法镇定下来。因为胃经的异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出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觉得虚弱、麻痹。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请刺激位于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会有显著的改善。
4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点)—脾经旺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经不通,常会导致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表现,比如说腹胀腹泻,胃痛,大便溏稀等症状表现,另外常会引起口臭,引起眼睛模糊,不够清澈,另外对于患者的手脚,可能也会引起一定的现象,脾经不通,血液循环不良,常常会引起青筋凸起。
脾经不通症状:
身体内管道不通畅的表现。
、“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痘、长斑。
3、身体内长囊肿、肿块。
4、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丝了,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了。
6、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凸起比较明显了。
7、浮肿、关节积液。
8、身体内反复不愈的各类炎症,如胃炎、肠炎、妇科疾病等,除了与身体内气血不足有关以外,经络不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5手少阴心经
午时(点至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并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心经不通症状.虚症:
.身体:
失眠、多梦、健忘、心闷,心悸气短,乏力,盗汗,舌淡。
.2面部:
面色晦暗、苍白,易产生黑眼圈、眼袋。
2.实症:
2.身体:
掌心发热、烦燥不安、肩与前臂疼痛、胸口沉闷、口干苦,舌红。
2.2面部:
痤疮、皮肤油腻或干燥、红脸,红血丝。
6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3点到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小肠经不通——小腹绕脐而痛、头顶痛、腹泻、手脚寒凉、虚肥、肩小肠经不通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小肠经预防和主治病症
、五官疾病:咽痛、眼痛、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角膜炎、头痛。
2、其他疾病:腰扭伤、肩痛、落枕、失眠、癫痫、经脉所过关节肌肉痛。
小肠经的功效: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7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5点至7点)—膀胱经旺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膀胱经不通的症状: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掌控着尿液和汗液两条通道,一旦膀胱经被堵塞,就会造成体内毒素囤积。从而造成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和本经循行经过部位的疾病发生。常见症状有腰背肌肉酸痛,腰膝酸软,尿频,尿多,尿痛,尿不尽,恶寒怕冷,颈项不舒等。
8足少阴肾经
酉时(7点至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肾经不通的症状:
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口干舌燥,喉咙重痛。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下痢、容易疲劳。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
9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9点至2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不通的症状:
心包经气不通畅,胸中心包的阳气得不到宣泄,人就会忧愁抑郁。再者,心包经淤堵不通,就会出现血管不通,血液不干净,不能在全身正常运动的现象,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心理疾病的产生。常见的疾病主要有“三高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这些病的病根都在血管上,都是因为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异常,不能正常净化和推动血液,导致血液不净,血管毒素所致。
0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三焦经不通的症状:
第一、耳鸣。
三焦经是走耳朵的,如果耳朵出现了“浑浑”的现象,都和三焦有关。“浑浑,耳聋声也”,所谓的“耳聋”指的是耳鸣,耳鸣又分实证和虚证。如果是很细微的蝉鸣就是虚证,如果像火车的“轰隆轰隆”就是实证。
耳鸣
耳朵里边有很多的经脉,像肾经、三焦经、小肠经等,所以耳部的病变不容忽视。人会耳鸣,一种是肾精亏虚,身体透支太多;一种是三焦不通;一种是营养气血上不来。一般人老了以后,出现耳鸣是很正常的,因为人老了之后,元气、肾精亏失得很厉害。如果中年人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有所注意了,医院做个检查,对自己的身体有进一步的认知,要注意养护身体,不然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第二、肿胀喉痹。
咽喉要肿胀、痹住的话,都是三焦经的病变。
第三、汗出不止。
如果三焦少阳转输的时候出了问题,人就会出现“汗出不止”这些现象,因为体内不通畅。
第四、目锐眦痛。
三焦经也走外眼角,所以外眼角的疼痛,也和三焦经有关。
第五、无名指麻木。
三焦经也走无名指这条线,如果三焦经不通畅,无名指会出现麻木或者不灵活的现象。
三焦经发生堵塞,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好三焦经的知识,依据身体状况作出判断。
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胆经不通的表现:
、油性头发——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2、早生白发——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
3、面部眼角位置长斑——毒素堆积。
4、胆经沿线问题,偏头、肋下、腿、脚踝、脚疼或冷等。
5、胆囊问题——结石,炎症等。
6、肝脏问题——毒素无法顺利排泄,堆积形成,脂肪肝等。
2足厥阴肝经
丑时(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不通的症状:
0“两胁下痛”
“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后“引少腹”,“少腹”指肚脐以下的肚子,“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处经过,所以它也会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时“令人善怒”。这些都属于肝经的实证病。
02“目无所见”
“肝受血而能视”,就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所以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
“足受血而能卧”,如果脚部能够得到血液的濡养,就能走路。“掌受血而能握”,如果手掌气血充足,人就有握力。
“指受血而能摄”,摄取的作用,其实是很精细的,比如小孩子,刚开始是抓东西吃,然后才会一根一根地往外挑,这都是肝气不断壮大的一个象,是肝血足的一个象。
如果“卧出而风吹之”,即睡醒以后,出去吹一吹风,人就会“血凝于肤者为痹”,出现痹症,因为气血还没有很好地输布开来,会凝于皮肤之间,形成麻痹之症,然后凝于脉。
如果再继续往里深入就会“涩”,涩就是指有点像血脂黏稠的象,如果肝血被凝聚了,就会很黏稠、很涩,气脉不通。“凝于足者为厥”,如果脚受风,就会成为厥症。
03“腰痛不可俯仰”
有些人腰痛得很厉害,弯腰都特别难受,如果有这种情况,人可以去按摩一个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脚趾旁边。
如果人生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所以大家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以把疼痛揉开,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就算很通了。
04“丈夫疝,妇人少腹肿”
肝经是唯一绕生殖器而行的经脉,它不仅绕男性生殖器,也绕女性生殖器,这样男女都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
比如阳痿这个症状,中医一般把它归属为肝病,肝主筋,阳痿就属于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有一个大方向,就是一定要使经脉通畅,肾经经脉通畅,才能够生肝木。
如果人肾精特别亏失,也会造成肝的病变,所以道医经常说肝肾同源。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肝的问题,因为肝的根本在肾,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这就是《黄帝内经》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信息:当人们看任何事物的时候,最好多方面地去观察,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一定会有前因后果。
05“嗌干”
如果肝病发展严重了就会“嗌干”,即嗓子会疼痛。咽喉是“要道”,因为凡是上脑的经脉,统统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上去,肝经也是循着咽喉处走的。
所以咽喉病并不是小病,而是重病。很多人会经常犯咽喉病,比如说现在的小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但是他们想得太多思虑太过,所以小孩子现在也经常会犯咽喉病。
06“口苦”
如果肝气外泄,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
因为肝胆同源,苦,也是病变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每个细节。
前额的头痛属于脾胃的病,有些人经常在前额勒一个带子,她们认为是受风,实际上是情志不舒,脾胃有问题,再加上过度思虑,才会头痛。
如果又不经常活动,湿气就会很重,会“头如裹”,就好像裹着湿毛巾一样有湿重的感觉。两边的头痛,基本上属于肝胆的问题。后脑勺痛是膀胱痛。与肝经有关的,是头顶,又叫巅顶的中空痛。
因为肝经是直接上巅顶的,脑子中空痛,就是肝经的疼痛,这种病是所有的头痛里边最难治的一种,因为这是肝血虚的表现,有可能和年轻的时候纵欲过度有关。
07“面尘脱色”
即脸上没有光泽,“如蒙土状”,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而且面无表情。“色”代表一种表情,比如“喜怒形于色”,就是喜怒在脸上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显现,“脱色”了,就是肝血虚的表现。
08“胸满呕逆”
就是人经常会气逆,经常打嗝,气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按摩胃和肚子,能够先解决一下,即气上逆时,你就让它下行。
假如人郁闷得很严重的话,膻中穴就会被堵,这时,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捋膻中穴,让气能够降下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苦恼很多,因为欲望太多。如果郁闷,就要有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让自己的气顺畅地下去。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如果你不喜欢读诗,不喜欢学音乐,最起码要学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这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09出现“飧泄”
“飧”是晚饭的意思,“泄”就是拉稀。“飧泄”就是食谷不化,吃什么东西拉什么东西。
得这个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下焦无火”,肾阳很虚,没有热性的东西,没有力量。拉稀意味着津的功能减弱了,就是人体内的液向外渗透的功能减弱了,这个渗透的功能可以靠“火”来增强,比如热气就是“火”。
0“遗溺闭癃”
它分两种象,一种是小便收摄不住,遗尿。有的人经常是咳嗽一声尿都能出来,这种人的身体不但下焦无火,而且上面有肺寒。
另一种是闭癃,憋得难受,但是尿不出来。要想撒出尿,靠的是膀胱的气化功能。膀胱属于太阳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气化,需要由阳气把尿津出去,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尿就可能会被憋住。
许多人胃的问题不一定是胃病,有的是肝引起的,我们叫肝木克土,引起脾胃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人生了气以后,不要急于吃东西,要注意疏肝。春天也要注意多舒舒肝气。
知道了这些,不仅会让我们对健康生活有新的认识,而且会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凡事都有因果,健康也一样。
经络的保养等同于养生的过程,经络养生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内进行,自然能够取得个人养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0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无痛胃肠镜,你真的了解吗
- 下一篇文章: 李平告别数十万检测费,肿瘤预防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