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有浅表性(又称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再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表现为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这类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后者表现为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这类型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临床上较少见。
(一)病因
1.Hp感染通过产生氨和细胞毒素、促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自身免疫反应等机制引起或加重黏膜炎症反应。
2.十二指肠–胃反流。
3.自身免疫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引起自身免疫性炎症;内因子减少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巨幼细胞贫血,称之为恶性贫血。
4.年龄因素老年人常存在胃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屏障功能降低等问题。
5.缺乏黏膜营养因子长期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可使胃黏膜修复和再生功能降低,炎症慢性化,上皮增殖异常或胃腺萎缩。
6.其他长期不当饮食或应用一些药物可刺激、损伤胃黏膜。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起病较隐伏,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也可有上腹胀满、烧灼感、早饱、嗳气、恶心和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三)诊断(鉴别诊断)
1.诊断
(1)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怀疑自身免疫性胃炎者应检测壁细胞抗体及血清促胃液素等。
(2)Hp检测: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3)血常规、血清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有助于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胃炎。
2.鉴别诊断
(1)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需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心脏疾病进行鉴别;
(2)伴有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者,需与消化道出血、肿瘤、慢性肾疾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进行鉴别;
(3)以胃灼热、嗳气、腹胀及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考虑到有功能性疾病存在或并存的可能性。
(四)治疗
1.祛除病因
(1)合理饮食:主张食物多样化,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少吃熏制、腌制食物。
(2)抗Hp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适用于下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①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黏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②有胃癌家族史;③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④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对其他患者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案有:①标准三联(PPI+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一种为胶体铋剂加两种抗菌药,另一种为强抑酸剂加两种抗菌药,其中以PPI加克拉霉素再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方案根除率最高。一个疗程为7~14天。该方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耐药人群增多,根除率下降;②含铋剂四联(PPI+两种抗菌药物+铋剂),一个疗程为7~14天,这个方案也许是有效的选择。
(3)抗十二指肠–胃反流:可用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
(4)对有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者,可补充维生素,改善胃肠营养。
2.个体化治疗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3.癌前状况的处理应视病情而确定随访时间。对用药物不能逆转的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瘤变),可酌情选择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听张博士的课读张博士的书做张博士的题拿卫健委的证
——名师辅导可节省您大量看书时间
驻马店张博士医考联系方式王校长:(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0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萎缩性胃炎,真的是胃ldquo缩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