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治疗原则 > > 正文 >

红枣蒸三次,补血养血强健脾胃,效果好

点击上方小喇叭,即可收听本期讲座

博医养生文化,服务万户千家

《博医养生文化》:做好这5件事,预防心源性猝死

1.定期体检

年龄的增长,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劳逸结合、缓解精神压力、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可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3.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4.早期调理心脏病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应及早通过服用铁皮石斛胶囊、辅酶Q10等产品调理预防心脏病

5.加强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合并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患者,其年死亡率高达20%

博医养生新篇章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23:00——1:00胆经: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易患肝病。

寅时:3:00——5:00对应经络:肺经: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肝脏把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些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肺病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5:00——7:00大肠经:排便!便前一杯温水。此刻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胃经:勿忘吃早餐!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

巳时:9:00——11:00:脾经:喝水!(此时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脾是后天之本。补脾:薏米红豆山药粥。一整天ml毫升水约5瓶矿泉水,要持续喝千万别别喝任何的饮料。

午时:11:00——13:00心经:小憩一会儿。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能午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睡不能超过30分左右,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排气。故午餐下午1:00之前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膀胱最活跃适合多喝水。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憋尿,会得“尿潴留”。

酉时:17:00——19:00肾经: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本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这个时候按摩肾经效果最为明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心包经。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平和心态。

亥时:21:00——23:00三焦经:睡觉了!此时是人体最大的腑三焦经运行,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亥时三焦通百脉。可休养生息。

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养生时间。

红枣是无人不知的美味佳果,也是广受推崇的温补良品,美味药效兼具让它获得了不少中老年人的喜爱,但是枣儿最好的吃法却不一定人人都知道的。

........................................................................................................

专研脾胃病70多年,92岁还开堂问诊,脚力好、脾胃好,他常年养生的办法之一就靠这个枣子。但是不是直接吃,而是要通过一个特别的制法,那就是三颗蒸枣(坚持饭后吃)。这样可以让枣更加绵软,药效好,更适合老年人。

........................................................................................................

........................................................................................................

大枣三蒸才是最好的枣

选枣:肉厚、质实、沉重、色泽鲜艳的干枣子;

洗枣:洗净去杂质、不要浸泡;

蒸枣:三蒸。

........................................................................................................

中强火蒸20分钟。置阴凉处3~4小时,再蒸20分钟(不用加水,直接隔水干蒸)。水沸后,宜小火,再蒸一次。

吃法:每天吃俩颗,小枣子吃一颗就行了。每次吃时再蒸熟,剥去硬皮,内核,然后吃。

为什么要蒸三次

这其实是来自于中医的“炮制学”。相信大家经常接触中药的朋友都听说过熟地,这个熟地是由生地九制之后成的,也就是通过生地九次蒸过、炮制后变成了这熟地。

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让生地的作用就变了:生地是清热的,而熟地是养血的。虽然是简单的蒸晒,但是这个药性就变了。

所以,路志正老师的这个蒸枣儿,虽然看上去还是吃枣儿,但是药性也就变了。变在哪儿了呢?

你看这个蒸了三次的枣子,这个颜色也不一样了,口感也不一样了,药性也变了,它的养脾、养血的作用就强一些。蒸了三次后,更好吃了、适用的人更多了、药效更明显了。

▲蒸三次后的枣子颜色变化,最左侧是第三次蒸

大枣既是食品也是药品

在食品的时候,它是健脾的作用,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除了贫血的人可以吃,产后血虚、脾胃虚弱的人都可以吃。它的补血、健脾的作用是很好的。

药用的话,主要是用作引子,比如以前用药有一些比较猛烈的药性,加入枣子来减轻副作用。

除了以上路老的经验,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曾经对蒸枣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发现,干枣经蒸制一定时间后(20分钟),其cAMP(环磷酸腺苷)、总酚、原花青素和总三萜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而不是减少)。

而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使红枣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心肌功能,抑制癌细胞,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治骨质疏松和产后贫血以及促进新陈代谢等方面有良好的功效。

注意:糖尿病人血糖不稳定的时候不要吃蒸枣子;肠胃脾湿(舌苔腻、大便糖稀、肚子胀)的人不要吃。

红枣是个宝,巧吃能治病

方剂提供者:河南主任中医师尚学瑞《家庭医生报》

红枣膏治疗失眠

红枣有补脾安神之功,可配伍龙眼、百合等制成内服膏剂来改善睡眠。

红枣干克,龙眼肉克,百合30克,蜂蜜毫升。

红枣洗净去核,龙眼、百合洗净并用温水浸泡30分钟。

三者同置锅中,加清水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收汁;倒入搅拌机中搅成糊状,再倒入锅中,加蜂蜜,文火慢煮,边煮边搅拌,直至水分蒸发完;熄火下锅,收膏备用。每晚睡前服3汤匙。

红枣汤治疗贫血

红枣富含铁与磷,可补气养血,被誉为“补血神器”,做汤吃补血更佳。

红枣(干品)10枚,红薯克,红糖10克,姜末适量。

红枣洗净去核,红薯洗净去皮切块。将红枣、红薯与姜末一齐置锅内,加清水毫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至红薯熟透,放入红糖,稍煮即成。每日酌量食用。

蒸红枣治疗哮喘及老慢支

红枣营养丰富,可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从而减免哮喘及老慢支患者复发。

鲜红枣80枚(或干品50枚)。

洗净。搁蒸锅,加清水适量,把红枣放于蒸屉上,武火蒸约40分钟,至其熟透即可。每次吃3~5枚,每日2次。

红枣茶治疗肝损伤

红枣能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能增加血清总蛋白含量,能降转氨酶,堪为护肝良品。制成茶饮喝,简便而有效。

红枣(干品)12枚,五味子10克,冰糖(糖尿病患者改为枸杞)少量。

红枣洗净去核,五味子洗净,冰糖打碎。三者同置炖杯内,加清水毫升,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约20分钟,滤汁,每日代茶饮用。

红枣粥治疗慢性胃炎

胃病宜粥养,红枣最擅健脾养胃。

红枣(干品)50克,小米50克。

红枣去核切丝,小米淘洗干净。搁锅,加清水毫升,先放入小米,浸泡约5分钟后,开火。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熬煮,待汤水黏稠,放入红枣丝,续熬约3分钟即成。每日或经常食用。

小小枣儿好,巧吃无烦恼。赶紧给身边的朋友们一起推荐这个吃法吧!制作简单,口感超棒,还能帮助我们强健脾胃,延年益寿,真是一颗好果子!

11.29“气”决定您的寿命!多1个人看,多1个家庭受益...

11.28十碗骨头汤,不如一小把它!一家老小都能吃...

11.27寒气有三个入口,天冷了这三个寒气入口可别大意...

11.26怪不得你口干、嘴破、全身痛,原来身体缺乏这些“营养素”!

11.25冬吃萝卜夏吃姜~原来是指这种萝卜…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yz/10663.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