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治疗方案 > > 正文 >

6种米饭的6大神奇养生功效,90的人都

米饭,是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六种米饭的六大养生奇效,你知道几种?①最助消化的是糙米。

糙米的蛋白质含量虽然不多,但是蛋白质质量较好,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完全,人体容易消化吸收,但赖氨酸含量较少,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短时间内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热量。

南瓜糙米饭

原料:糙米2杯、南瓜1/2个(约克)辅料:盐1茶匙

做法:

1.糙米洗净,加水3杯浸泡1小时,连同浸泡的水放入电锅,外锅加水1杯,煮饭。

2.南瓜去皮洗净、切丁,10分钟后拌入米饭中,同时加盐调味,略微拌匀再煮。

3.待电锅开关跳起,再焖片刻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此饭香甜油润,为民间喜食之瓜类饭食。有补中益气、增进营养之效。

②最排毒的是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出、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糯米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如果患有胃炎、十二指肠炎等消化道炎症者,应该少食。老人、小孩或病人也宜慎用。糯米年糕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对于有糖尿病、体重过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肾脏病、高血脂)的人要尽量少吃。

古法糯米饭

原料:红小豆、薏苡仁、糯米、科瓜籽、黄瓜丁各适量。

做法:

1、将红小豆及薏苡仁用水淘洗干净后并放入锅内先蒸20分钟

2、放入少许糯米及科瓜籽加水蒸熟,起锅后撒上黄瓜丁即可食用。

③最养颜的是薏米。

薏米所含的——矿物质:舒缓、镇定晒后肌肤。维他命B群:抗发炎、控油、保湿锁水。薏苡素:防止晒黑、改善肌肤干燥状况。薏仁脂:促进新陈代谢,让凹凸不平的粗错肌肤变平滑。

薏米莲子百合粥

原料:薏米50克,莲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

做法:

先煮烂,再与粳米5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或蜂蜜)调味食用。

功效:

有健脾祛湿,润肺止泻,健肤美容作用,适用于大便溏烂,下肢湿疹,面部痤疮等症。

④最养胃的是小米。

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本草纲目》就有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记载。因而对于体弱多病,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老人十分有益。

花生小米粥

原料:小米50克,花生仁50克,红小豆30克,桂花糖、冰糖各适量。

做法:

1、将小米、花生仁、红小豆放入清水中浸泡4小时,然后淘洗干净,待用。

2、锅中注入适量清水,加入花生仁、红小豆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

3、放入小米,煮至米烂,花生仁、红小豆酥软,再加入冰糖、桂花糖即可。

⑤最滋补的是粳米。

粳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也比较全面,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用粳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在我国已有年的历史,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

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不宜多食。

猴头菇粳米粥

主料:猴头菇克,粳米克

调料:葱花、姜末少许,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猴头菇用温开水泡发,去柄蒂,洗净,切碎,剁成糜糊状。

2.粳米淘净后入锅,适虽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加猴头菇糜糊,改以小火恨煮成粘稠粥。

3.粥成时加葱花、姜末、盐、味精,拌和均匀即成。

功效:

调补脾胃.促进食欲,防癌抗癌。适用于吸收不良综合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演疡、胃窦炎及消化道癌症的防治,

⑥最补肾的是黑米。

中医认为黑米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古医书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润肠”、“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效;可入药入膳,对头昏目眩、贫血白发、腰膝酸软、夜盲耳鸣疗效尤佳。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因此,黑米又叫药米、长寿米。由于它最适于孕妇、产妇等补血之用,还被称为月米、补血米等。

“三黑”粥

原料:黑米50克,黑豆20克,黑芝麻15克,核桃仁15克。

做法:共同熬粥加红糖调味食之。

功效:

常食能乌发润肤美容,补脑益智,还能补血。适合须发早白、头昏目眩及贫血患者食用。

整理自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fa/528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