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治疗方案 > > 正文 >

养这条鱼赚钱真难爆发性死亡肠炎黑

刘军连工作室 https://hunan.ifeng.com/c/88zzOJJkHGy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水产养殖是个挑战!不少养殖朋友在桂鱼后期育肥阶段,都遇到了挑战感觉桂鱼相对于前两年确实难养。总结,希望年的养殖管理能做得更好!

(点击图片可放大)一、防止桂鱼高温上鱼后爆发性死亡

在年8月到9月上旬期间,湖北区域的许多养殖朋友都遇到了上完饵料鲮鱼就死桂鱼的情况,来得很迅猛,而且反复无常,死亡严重,例如放桂鱼苗2万-3万尾的塘口,一天死亡一百多条甚至更多的现象比比皆是。经过许多个养殖塘口的常规数据整体分析得出:池塘水温偏高、增氧力度偏低是造成桂鱼爆发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年整个7月雨水严重,许多池塘大量倒藻水浑严重,整体水质环境很差,导致进入8月后池塘问题频发,对于桂鱼爆发性死亡这个问题,我们最先考虑到的就是倒藻、亚硝酸盐高这两个原因,但经过多方对比发现,部分养殖密度偏低,水质指标和肥度还不错的池塘也出现爆发性死亡的问题。最后针对这种低密度塘口进行汇总,找到了原因。养殖朋友在投放饵料鱼时认为水质好,所以增氧都按常规操作,并没有将增氧设备的力度增大、时间加长,但当时池塘水温几乎天天高于30℃,水温高必然会导致水体蓄氧难。饵料鲮鱼进入一个新环境本来就应激了,又加之缺氧,所以难免会在池塘水面、水边活动,水面温度更高,饵料鲮鱼很容易脱黏(像在开水里烫过),桂鱼摄食量大且凶猛,吃了不新鲜食物,必然会出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使用治疗肠炎的抗菌药物外泼,效果明显。为了防止后续的并发症出现,在防控方面,我们在饵料鲮鱼进塘前,增氧机设备提前全开(一般下午上鱼,上午就开了),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并在上饵料鱼后,马上外泼增氧剂,给水体立体增氧,增大水体溶氧量。不论是已爆发过桂鱼死亡还没断根的池塘,还是没出现问题的池塘,这样操作后,情况都得到了稳定。

(点击图片可放大)二、控制好饵料鱼的投喂

从9月份开始桂鱼进入迅速增长期,饵料鱼投喂量明显增大。以一个7亩塘口为例,两米水深,当年6月初放3-5厘米的桂鱼苗2万尾,在进入9月份时桂鱼一般在4-6两/条,就在短短一个月里,桂鱼可长到接近1斤/条,有经验的师傅一般2-3天上一次饵料鲮鱼,这时的饵料鱼不能太大,稍偏小点适口性会更好,在尾左右/斤为宜;每次饵料鱼上斤多点,不宜太多,因为鱼太多会加大池塘的耗氧量,同时桂鱼环境相对饵料鲮鱼池塘较差,饵料鱼很容易变潮(大量脱黏活力变差),桂鱼吃了容易患肠炎。当我们在下风口看见桂鱼粪便出现明显分节且有积液时,一定就要注意了,有肠炎表现,这与食物不新鲜有很大关系。一般3-4天后就会感觉下风口粪便变少、晚上桂鱼撵饵料鱼到塘边,会明显看到饵料鱼很少,这时补充饵料鱼为好。按这比例计算,一天至少可消耗斤饵料鲮鱼。

10月很容易出现高频率上饵料鱼的现象。这个阶段的桂鱼比较大了,饵料鲮鱼的个头在40-60条/斤,都可很好地摄食,摄食量也相对较大,于是许多养殖比较理想的朋友怕后面难以买到饵料鲮鱼,大部分的饵料鱼都通过外买进行供应,自己鲮鱼塘做补充用,这时他们的购买力度都很大,以为多开增氧机就可以了。

10月寒露时节,汉南银莲湖王师傅有6亩桂鱼塘,由于前期养殖都比较理想,桂鱼一直摄食情况很好,所以后期也舍得投入,于是在寒露前后感觉饵料鱼价偏低,就连续三天持续上饵料鱼,合计约1万斤,没过几天就出现桂鱼零散死亡情况,摄食量骤减,到年前卖鱼时,塘里干了一万多斤饵料鲮鱼,养殖就这样亏损了。

在11月底要注意水温检测。年12月初水温就低于10℃,养殖朋友们对配套的饵料鲮鱼池塘进行干塘,与此同时不少池塘上完饵料鲮鱼,就出现了饵料鲮鱼大量持续性的死亡现象,上的饵料鲮鱼越多,死得越严重,由于温度低,鲮鱼死亡沉底时间会长,甚至会腐烂,长了水霉才浮起来,这对栖息在池塘底部的桂鱼有很大的影响。防控方面需要提前看好天气预报,有数据显示水温低于7℃就摄食量很少了,所以做好应对措施,提前给池塘补充饵料鱼;在气温骤降阶段,尽量少上或不上鱼,等气温有所回升稳定下来,再干配套的鲮鱼池塘。

三、防止桂鱼黑身闭口

有一些塘口,桂鱼苗放得足,也没有看见死亡,池塘水质也没啥太突出问题,可就是感觉饵料鱼消耗慢,加不上去,这时要考虑桂鱼本身情况了——桂鱼黑身。

年10月银莲湖肖师傅有两口桂鱼塘,一口水质浑浊有桂鱼零散死亡,检测取样后,顺带把水质环境较好的另一个塘口也检测了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用网兜捕捞的鱼中10条就有7条鱼是黑身,而且空腹,肚子已经明显凹陷,换位置捕捞,情况亦然。经询问得知,在10天前因少量鱼死、伴有烂鳃,就1亩水体外泼一斤硫酸铜,连下两天,鱼不死了,水也清了些,就一直以为情况很好。之前鱼生病也捕捞过,虽然鱼规格参差不齐,但没有明显黑身现象。

对于这种药物刺激导致的闭口情况,我们多量多次外泼有机酸、多维和免疫多糖,近半月后再次复检,情况明显好转,恢复至7成以上。

(点击图片可放大)四、做好越冬前肥水工作

在年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持续了近20天的晴天,这时进行肥水对改良环境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在11月10日左右天气开始转变,从这时开始有许多浑水塘口出现了桂鱼零散游塘并伴随着死亡的情况,解剖病鱼发现,普遍存在半边鳃丝发白、挂脏的现象,一般体质偏差,长时间贴塘边泥上很容易出现,但对于有肥度的塘口几乎没有出现此类情况。

许多养殖朋友认为在养殖后期池塘水浑不要紧,即使肥水也难以把水质转绿,就基本不下肥了,其实不然,在养殖后期水质本来就差,水体中的有机质还需要分解者来分解,池塘菌类(适宜高温,普遍在25-30℃活性最佳),冬季活性已经大大降低;由于藻类耐受能力相对较强,这时我们池塘藻类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

对于水质浑浊的池塘,不求水质能转绿,但至少要在显微镜下能看到有隐藻之类的鞭毛藻出现,有藻类在净化水质。还有部分塘口有一定肥度,就长时间没补肥,错过越冬前最佳补肥时机,当后边出现连续的阴雨大降温天气,池塘倒藻就更明显了,水体保温性差,池塘投喂的饵料鲮鱼很容易出现死亡。

五、池塘底质改良常态化

在持续性的阴雨天要勤改底,阴雨天容易出现返底现象,将水泥界面下的有毒有害物质返起,而桂鱼是底栖鱼类,直接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个常见情况,当池塘有饵料鲮鱼出现死亡,也需要加强底改,低温容易长水霉;同时鱼死亡了,沉底的时间也会更长,在塘底腐烂发酵,这一定有危害的。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威

投稿与新闻线索提供,请联系

更多新闻

★又一“鱼瘟”在悄悄的损害我们养殖老板的利益

★饲料持续疯涨!2月伊始鱼料涨-元,玉米创7年最高,豆粕仍居高位!

★稻虾共养致富记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围绕“三新一高”发展生态渔业产业

公告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有意愿入群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fa/1296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