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汤剂的疗效除了与药物的质量好坏,是否对证及煎煮方法是否得当有关,服用方法对疗效也有很大的影响。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服用中药汤剂,才能保证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药煎成汤剂后一般味道甚苦,常令人难以下咽。为了掩盖汤剂的苦味,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子会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加点糖,使汤剂变甜,从而易于服用。其实,中药汤剂加糖服用并不科学。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之说。中药的苦味有发汗、退热、健胃、助消化、镇痛等作用。中药煎成汤剂,绝大多数带有苦味,这种苦味与药物结合能起到协调治疗疾病的作用。有些健胃、助消化的中药就是利用其苦味来刺激味觉,引起消化腺分泌增多,从而增进食欲而产生的健胃等作用。如果服用汤剂时加糖,这种作用就不复存在,也就失去了健胃、助消化的功效。有些治疗胃炎、消化道溃疡的中药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起作用,加糖反而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既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使病情加重,如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摄入糖后会出现烧心等不适。中药汤剂的成分一般都较为复杂,而糖中含有一定的铁、钙离子和其他物质,如果与汤药同服,这些离子就会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使汤剂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出现沉淀或混浊而不易被吸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药效。此外,有些特殊疾病的患者本身就不能服用糖,如糖尿病等。自古便有良药苦口之说了,若喝中药的时候因苦味而苦恼,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壹
选择适合的温度喝药
中药的苦味大家都是知道的,是非常的苦,但是有研究表明,中药在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苦味是会越来越重的,但是我们在喝中药的时候,都是要趁热喝的,不然就会使得药效降低,所以这个时候为了降低苦味而不降低功效的话,我们最好是选择在温度20-35度的时候喝中药是比较好的选择。
贰
避免舌尖碰到中药
我们都知道舌头是可以品尝出味道的,而舌尖更为敏感,所以在喝中药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让舌尖碰触到中药,这样就会降低舌头感触到中药的苦味,也就不会那么苦了。
叁
喝药速度要快
俗话说,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而喝中药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这句话,在喝中药的时候,如果快速喝完的话,其苦味也就只会存在一会儿而已,如果选择一口一口的抿,就会让中药的苦味变得越来越重了。
肆
饭后喝中药
医生基本都会交代饭后吃药,除了一些特别的药物以外。而我们在饭后喝中药的话,也是能降低部分中药带来的苦。
预约-
预约免门诊医生挂号费,专家会诊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fa/1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