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治疗方案 > > 正文 >

十二经详解之四足太阴脾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主要病候: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隐白穴:隐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隐白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腹胀、泄泻、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癫狂、多梦、惊风等按摩隐白穴的功效: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隐白穴位配伍:隐白穴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针刺隐白穴的方法:隐白穴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艾灸隐白穴的方法:隐白穴艾条灸5-10分钟,隐白穴艾炷灸3-5壮。

  

  按摩隐白穴的手法: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节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大都穴:大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大都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腹胀、呕吐、胃痛、泄泻、便秘、手足逆冷、热病无汗等按摩大都穴的功效:散发脾热。

  

  大都穴位配伍:大都穴配足三里穴缓解治疗腹胀。

  

  针刺大都穴的方法:大都穴直刺0.3-0.5寸。

  

  艾灸大都穴的方法:大都穴艾条灸5-10分钟,大都穴艾炷灸3-5壮。

  

 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位的作用:1、缓解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肠炎,痔疮、痢疾等;2、缓解治疗体重节痛、腰痛不可俯仰、身重骨酸、下肢麻痹或疼痛等;3、缓解治疗脚气、脚气红肿等;4、瘦大腿等。

  

 太白穴的手法:手法一:可以只是通过双脚的互相踩压就可以起到按摩的功效。在按摩的时候,最好就是在吃饭之前,用一只脚的脚跟踩压着另一只脚太白穴的位置。一直踩压3分钟就可以了。

  

  手法二:用手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公孙穴:公孙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公孙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腹胀、腹痛、食不化、胃痛、呕吐、泄泻、肠鸣、痢疾、胸闷、心痛、脚气等按摩公孙穴的功效:散发脾热。

  

  公孙穴位配伍:公孙穴配丰隆穴、膻中穴主要缓解治疗呕吐、眩晕;公孙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主要缓解治疗胃脘胀痛;公孙穴配中脘穴、内关穴缓解治疗胃酸过多、胃痛。

  

  针刺公孙穴的方法:公孙穴直刺0.5-1寸。

  

  艾灸公孙穴的方法:公孙穴艾条灸5-10分钟,公孙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公孙穴的手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公孙穴,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商丘穴: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脚面翘起,脚面连接小腿的筋内侧第一个凹陷处)

  

 商丘穴位的作用:1、缓解治疗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黄疸、痔疮、便血等。

  

  2、缓解治疗足踝痛、脚气等。

  

  3、缓解治疗小儿惊厥、百日咳、水肿等。

  

  按摩商丘穴的特效:按压此穴每天3-5次,每次2-4分钟,可以治疗各种炎症,而且经常按压商丘穴能有效保养乳腺,提高受孕机会。

  

  按摩商丘穴的功效:补足气血、保养乳腺、治顽固性咳嗽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配阴陵泉穴、曲泉穴、阴谷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腹胀;配三阴交,有补脾益气的作用,主治脾虚便秘;配天枢穴、阴陵泉穴,有健脾化湿的作用,主治腹泻,腹胀。

  

  刺灸法:直刺0.5~0.8寸。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也就是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就是三阴交穴位。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三条阴经在脚踝处偏偏有了一个交叉点。

  

  三阴交穴位的作用:1、缓解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等;2、缓解治疗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疝气等;3、保养子宫和卵巢、改善性冷淡,缓解治疗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阴挺、经闭、不孕、遗精、阳萎、阴茎痛等;4、缓解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失眠等;5、缓解治疗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6、缓解治疗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病、脚气、更年期综合症等;7、紧致脸部肌肉、去斑、去皱、祛痘,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等。

  

  常揉三阴交穴位,健脾化湿,疏肝益肾,终身不变老

  

  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2、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穴位是脾经的大补穴哦。

  

  3、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三阴交穴位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女人只要气血足,那些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不来月经等统称为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

  

  4、改善性冷淡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这样不但自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还影响夫妻感情,容易导致家庭不稳。三阴交穴位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提升女人的性欲,让女人逃离性冷淡,重温浪漫人生。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按揉三阴交穴位,提升性欲的效果最好。坚持一个月,定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

  

  5、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三阴交穴位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位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穴位,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

  

  6、保持血压稳定。三阴交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当你血压过高或过低,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

  

  另外,三阴交穴位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

  

  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注意了,月经期和怀孕期间(也就是对孕妇)不可揉按三阴交穴位!

  

  保健按摩穴位:三阴交,交是交汇的意思,有三条“阴”的经脉,交汇在一起,相交于三阴交穴3条非常重要属阴的经脉,在下肢部位分别是肝、脾、肾(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肝管人体的气机,疏泻的功能,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肾称它为先天之本,藏于先天的经气,主人体的生长发育,骨骼强壮等等功能,先天后天都有了,身体的气机也有了,所以肝脾肾三者放在一起,关系很大。

 

  三阴交对女性血的调节。

  

  肾是主先天主生殖的,脾是统血的,肝又是藏血的,人体的气血都归到这个三个脏腑来管了。三阴交又是它们交汇的穴位,所以对人体气血的调节特别有帮助,对女性血的控制是特别有意义和作用。

  

  三阴交的按摩方法:点揉法点揉法特别适用于下肢部的穴位,因为下肢部的穴位肌肉比较丰厚,用力点下去之后再去揉,坚持时间比较长,可以起到持久的刺激作用,和足三里的点揉法是一样的。拇指立起来,放在穴位的表面,先用力向下按压,再去揉,揉一分钟停下来,间隔一下,再揉一分钟。揉三阴交穴的手指方向(手指放的方向)还很关键。

  

  三阴交的取穴方法:腿的正面,我们老百姓叫它迎面骨,解剖学上叫它胫骨,胫骨的外侧边缘上我们取的是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就在这个外侧),胫骨的内侧取的足太阴脾经。从内踝间往上有四指宽的位置(胫骨的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位。按揉这个穴位,手指的方向和胫骨、经脉的走形平行的放,这样放对这个穴位的刺激量比较大,就是拇指立起来,向内抠按三阴交穴位,这样可能起到比较好的刺激效果。揉按五次六次。

  

  三阴交穴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但是孕产妇,孕妇切忌不要在这个穴位上进行按揉,这个穴位有滑胎的作用,你特别容易早产的一些人切记不要去按揉它。

  

  三阴交穴的另一种按摩方法:从三阴交穴沿着胫骨的内侧边缘,依次向上点按,或用捋的方法,但这个方向跟足阳明胃经不一样,那个是由上而下,这个是由下往上,向上捋到膝关节以上,这样的按摩方法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非常好的作用,还对于水的代谢非常有关系,因为我们刺激的这条经脉叫足太阴脾经,脾经的作用在人的身体中就像一个运输,运化水谷、运化水湿,水和谷物这些固体性的食物,吃到胃里以后经过消化,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这些营养要通过脾的转运作用,把它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去。

  

  脾经的第二大作用,把水的消耗和水的利用分布,也依赖于脾的功能,把它运化水湿。如果这两大功能下降的话,食物营养的东西堆积起来,水分也堆积起来了,就会变成很多身体垃圾、毒、痰,身体当中的邪气就阻滞身体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三阴交穴能够很好的排出体内的毒素。因此,这个穴位对女性的生殖和月经都是帮助的。

  

  漏谷穴:漏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漏谷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漏谷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腹胀腹鸣、消化不良、小便不利、遗精、偏坠、丹毒、腿膝厥冷、下肢痿痹、脚气等按摩漏谷穴的功效:沉降脾经阴浊。

  

  漏谷穴位配伍:漏谷穴配足三里穴缓解治疗腹胀肠鸣。

  

  针刺漏谷穴的方法:漏谷穴直刺1-1.5寸。

  

  艾灸漏谷穴的方法:漏谷穴艾条灸5-10分钟,漏谷穴艾炷灸3-5壮。

  

 

  地机穴: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地机穴位的作用:1、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遗精、精液缺乏、小便不利等;2、缓解治疗腰痛、腰痛胃痉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水肿等;3、缓解治疗乳腺炎、下肢痿痹等。

  

按摩手法:食指指腹点按地机穴周围,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坚持按压1分钟,每天进行1~2次。

  

  按摩作用:健脾渗湿,调经止带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配血海穴,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点按、揉法、指推法。

  阴陵泉穴:阴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穴位的作用:1、治疗晕眩、腹水、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黄疸、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2、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等。

  

  用点揉法(用力点下去,然后开始揉它。一次不要按揉的时间太久……有健脾益气利湿的作用)

  

  按摩阴陵泉穴时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血海穴位的作用:1、缓解治疗生理不顺、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便溏腹泻、体倦无力、腹痛等2、缓解治疗膝盖疼痛、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等3、缓解治疗贫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雀斑等4、缓解治疗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瘦腿、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等

按摩手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可向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箕门穴:箕门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箕门穴位于大腿内侧,当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上6寸。

  

  箕门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小便不利、遗尿、阴囊湿痒、遗溺、腹股沟肿痛、鼠蹊肿痛、下肢麻痹、足部肿痛等按摩箕门穴的功效:沉降脾经阴浊

箕门穴位配伍:箕门穴配太冲穴缓解治疗腹股沟疼痛针刺箕门穴的方法:箕门穴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

  

  艾灸箕门穴的方法:箕门穴艾条灸5-10分钟,箕门穴艾炷灸3-5壮。

  

  按摩箕门穴的手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箕门穴,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冲门穴:冲门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冲门穴位于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冲门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腹痛、疝气、带下、小便淋沥、产后血崩、白带异常、气喘、小儿抽筋等按摩冲门穴的功效:健脾化湿,理气解痉。

  

  冲门穴位配伍:冲门穴配大敦穴缓解治疗疝气。

  

  针刺冲门穴的方法:冲门穴直刺0.5-1寸,避开血管,腹股沟酸胀,可扩散至外阴部。

  

  艾灸冲门穴的方法:冲门穴艾条灸10-20分钟,冲门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冲门穴的手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冲门穴,用力方向由内向外,每次30秒左右,每日可多做几次

  

 府舍穴:府舍穴属足太阴脾经。府舍穴位于人体的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处。

  

  府舍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腹痛、疝气、积聚、痞块等按摩府舍穴的功效:润脾之燥、生发脾气

府舍穴位配伍:府舍穴配气海穴缓解治疗腹痛。

  

  针刺府舍穴的方法:府舍穴直刺0.5-1寸。

  

  艾灸府舍穴的方法:府舍穴艾条灸5-10分钟;府舍穴艾炷灸3-5壮。

  

  腹结穴: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腹结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腹结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胃痛、胀痛、腹痛、泄泻、便秘、痢疾等按摩腹结穴的功效:理气调肠、去湿健脾

腹结穴位配伍:腹结穴配天枢穴、气海穴缓解治疗腹痛。

  

  针刺腹结穴的方法:腹结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腹结穴的方法:腹结穴艾条灸5-10分钟;腹结穴艾炷灸3-5壮。

  

  按摩腹结穴的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腹结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大横穴:大横穴属足太阴脾经。大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大横穴位:缓解治疗腹痛、泄泻、便秘等按摩大横穴的功效:转运脾经水湿,健脾利湿,有助消化,促进身体营养吸收和水谷运化。

  

 大横穴位配伍:大横穴配足三里穴、天枢穴缓解治疗腹痛。

  

  针刺大横穴的方法:大横穴直刺1-2寸,局部酸胀;大横穴平刺2.0-2.5寸透神阙穴治疗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艾灸大横穴的方法:大横穴艾条灸5-10分钟;大横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大横穴的手法:按摩大横穴一般多用压的方法,即用拇指按住大横穴,持续5秒后再反复按压。

  

  腹哀穴:腹哀穴属于足太阴脾经,腹哀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腹哀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等按摩腹哀穴的功效:冷降脾浊。

  

 腹哀穴位配伍:腹哀穴配气海穴缓解治疗肠鸣。

  

  针刺腹哀穴的方法:腹哀穴斜刺0.5-1寸,局部酸胀。

  

  艾灸腹哀穴的方法:腹哀穴艾条灸5-15分钟,腹哀穴艾炷灸3-5壮。

  

  食窦穴:食窦穴属于足太阴脾经,食窦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食窦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腹胀水肿、噫气翻胃、胸胁胀痛、痰饮、咳嗽、少乳等按摩食窦穴的功效: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

  

  食窦穴位配伍:食窦穴配膻中穴缓解治疗胸肋胀痛。

  

  针刺食窦穴的方法:食窦穴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不宜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食窦穴的方法:食窦穴艾条灸5-15分钟,食窦穴艾炷灸3-5壮。

  

  天溪穴:天溪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天溪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天溪穴位的作用:可以丰胸,缓解治疗胸胁满痛、咳嗽气逆、哮喘、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少乳、乳痈、呃逆等按摩天溪穴的功效:理气止咳、宽胸通乳。

  

  天溪穴位配伍:天溪穴配膻中穴缓解治疗胸肋疼痛针刺天溪穴的方法:天溪穴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天溪穴的方法:天溪穴艾条灸5-15分钟,天溪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天溪穴按摩方法:打开双手,托着乳房,拇指刚好按在天溪穴上,从外往内按揉做环状运动,左右两侧同时缓缓地轻轻地按压。每天有空就可以进行按压。睡前,沐浴前后按压效果较好。

  

  胸乡穴:胸乡穴属于足太阴脾经,胸乡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乡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咳嗽、胸胁支满、痛引胸背、乳汁少等按摩胸乡穴的功效:宽胸理气、疏泄三焦【

胸乡穴位配伍:胸乡穴配膻中穴缓解治疗胸肋胀痛针刺胸乡穴的方法:胸乡穴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胸乡穴的方法:胸乡穴艾条灸5-15分钟,胸乡穴艾炷灸3-5壮。

  

  周荣穴:周荣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周荣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周荣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胸胁支满、饮食不下等按摩周荣穴的功效:生发脾气

周荣穴位配伍:周荣穴配膻中穴缓解治疗胸肋胀痛针刺周荣穴的方法:周荣穴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周荣穴的方法:周荣穴艾条灸5-15分钟,周荣穴艾炷灸3-5壮。

 

  大包穴: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

  

  大包穴位的作用:1、调节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

2、解除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

  3、提高记忆力、缓解疲劳。

  

 先找到乳头的位置,水平划过来,然后放到肋骨的缝隙里面(首先先把两拳相握,拳头拳面位置,放到肋骨的缝隙(就像阴和阳,凹和凸一样)正好能够镶嵌进去)这样就可以刺激大包穴了,然后用力点,点的时候会发酸(酸疼的人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然后点住这个以后,收肩(扩胸),肩部肌肉收缩后,继续坚持15到20秒钟,然后放松,但是手一直要顶着。

  

  方法一:拳面顶住大包穴位扩胸收肩。

  

  方法二:以拳为轴顶在穴位处转肩。

  

  每天坚持按摩该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哦~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食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方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zlfa/10133.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