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医堂小儿推拿积食症状危害
01
什么是积食
孩子后天脾胃尚未发育完善的阶段,未充分消化的秽物积聚、堵塞在肠道,称为“积食”。
肠道上接脾胃,下连肛肠,是个中间枢纽环节,肠道堵塞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在中,秽物充满导致腹胀如鼓;
在上,由于下方枢纽失灵而出现不思饮食;
在下,由于秽物阻碍而出现大便不通。
积滞
积滞是指小儿乳食内伤,滞留中焦,不能下行,积而不化而导致的脾胃疾患。临床上以饮食不振、脘腹胀满、大便不调为主要特征。与西医上消化不良疾病相似。祖国医学认为积滞与伤乳、伤食、疳症等有关,若久不经治,久病成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常用主穴手法:摩腹、捏脊、补脾经、推大肠、揉板门
1、乳食内积
不欲吮乳或食欲不振,甚则呕吐,呕吐物有酸馊味,或腹痛哭闹,便秘味臭,夜眠不安等。
辩证分析:喂养不当,乳食不节,食之过多过满,腹胀腹痛;消化道过满,影响脾胃肠的运化和蠕动功能,致上下不通,便秘不出,则胃气上逆,发为呕吐。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夜眠不安。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
手法组合:板板门、清大肠、补脾经、掐四横纹
2、脾胃虚寒
不思饮食,神疲乏力,面色无彩,稍食即饱,腹胀腹痛,大便溏薄而臭,偶有呕吐酸馊味乳食或食物,吐物不化。
辩证分析:脾胃虚寒,胃不腐熟水谷,脾不健运和生化,食物停留胃肠,食满则不泻即吐,故发上症。
治疗原则:和中健脾
手法组合:摩腹、捏脊、补脾经、补胃经、推大肠、揉板门
经验讲解:小儿食滞与治疗运用
小儿言语不通,饮食亦不能自己调节,一切饮食由家长作主。如若家长忽略日常生活细节,平时不注意观察小儿进食的规律、进食量的多少、进食时间间隔的长短等情况,结合活动量的大小而增减进食时间或进食量,或对小儿喂养缺少基本的常识,十分容易导致喂食过饱,或饥饱不均,从而使脾胃功能受损。中医讲,小儿脾常不足,本身运化功能较为薄弱,如果吃得过饱则占到大部分胃肠空间,影响到正常的胃肠蠕动,使胃肠道蠕动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出现饮食与食渣不能正常下行,堵塞在胃肠道内而不能正常消化,就是所谓的食积。
有的家长,由于生活或工作上的原因,对小儿照顾不均,不能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地喂养,饱时太撑,饥时太饿,容易出现小儿消化道的溃疡。何也?——吃太饱,会把胃撑伤;太饿了,肠道就会被自体消化,这分别是成人的胃炎和十二指肠炎。所以,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是肠胃养生最好的方法。吃少些不伤胃,但吃少了消化快又容易伤肠,只有多餐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小儿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时候,饥饿了或疼痛会以啼哭的方式发出抗议,家长不得不注意。
一旦发生胃肠炎,家长又不懂,认为多吃就是好,越喂越出问题。喂得太饱了,最直接的表现是胃内溃疡被撑大,疼痛明显,胃痉挛收缩,胃内气压升高,可发生恶心呕吐和拒食;由于胃肠相连,胃痛发出的信号导致胃痉挛收缩直接影响肠道,使肠道内的气压增高,发生肠道胀气,继发生疼痛痉挛收缩,吸收功能障碍,渗出液明显增加,则发生腹泻。另一方面,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患儿,消化功能多为薄弱,营养和水分吸收障碍,身体明显消瘦,而且无论吃什么,很容易发生腹泻。这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乳食内伤,滞留中焦,不能下行,积而不化而导致的脾胃功能受损,出现胃不腐熟水谷,脾不司运和化生水谷精微,则不思食、腹胀痛、呕吐或便溏,时间长了则明显瘦弱和消化不良,继而发生疳积。
宝宝积食,普遍有以下几种症状?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胀,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02
积食的危害
积食常发生在婴幼儿,因为孩子还小并不知道饥饱,家长监管上有所放松,导致孩子在饮食上没有自控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
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对于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来。
如果积食不及时荡涤,在肠胃系统上就会向纵深发展,导致孩子脾胃发育受到抑制,形成顽固性消化不良---“疳积”。
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却肚子很大,就属于这个情况。
01
积食与舌苔剥落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02
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
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03
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
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
03
消除积食的方法
小儿推拿篇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属。
温馨提示:小儿推拿的门派比较多,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各门派一样,心法不同结果相同。大家要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02
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03
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04
推小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05
掐揉四横缝(5分钟)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06
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07
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08
顺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09
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积食食疗篇
如果你觉得自己推拿找不准穴位,作用不大,那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有效的食疗方法:
01
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煮水
功能:去肉食之积、清谷面之积、化瘀消积,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一般两三次孩子的积食马上就会去掉。
做法:用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6克,马上熬水给孩子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仙。
02
薏米山药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适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将薏米、山药、小米适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湿健脾、滋阴养液,尤其适用于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孩子。
03
熬山楂水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用小火炖煮3~4个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过滤掉,在汤中加冰糖喂宝宝喝。
04
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提示:白萝卜解毒生津、清肺化痰,平时加于肉汤或骨汤中也是很合适的。
因为这种积食造成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家长如果只是一味的怀疑,而不去努力做出改善的话,那么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推荐最HOT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yfbj/8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藏帖过大年啦胡吃海喝一口药一口
- 下一篇文章: 一言不合就喝酒这样喝酒最伤身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