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开设冬病夏治门诊已有2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筛选出作用神奇的穴位,搭配独特的药物,加上精湛的医术,治疗多例,尤其对冻疮、小儿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疗效显著。适应症:冻疮、反复感冒(咽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泻等。对经常中暑(作痧、发痧)患者,本院通过针灸、推拿、穴位外敷治疗五次,疗效显著。冬病夏治具有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少的优点,今年头伏7月17日,中伏7月27日,加强中伏8月6日,末伏8月16日,对小儿反复感冒,冻疮等病症,医院针灸推拿科从7月7日开始冬病夏治门诊,欢迎广大患者咨询和治疗。联系人:施主任联系/()地点:医院电力院区二楼针灸推拿科(电力路33号原计划生育指导站)
《作用机理》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方法》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6.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8.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注意事项》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医院文化,传递健康正能量
扫一扫或长按下面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yfbj/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