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在《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的开示中,第一项谈到的就是关于惜福的问题,弘一大师特提到印光大师的惜福事迹: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
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
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我们在平常用餐时心中应当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餐饭从播种、灌溉、收割、运送、销售、采买、烹饪……都是所有因缘共同奉献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体念成就这一餐饭的种种因缘,便能够更加懂得惜福感恩的重要,更加能够精进修道心。
惜福是我们从小以来就在学习的生活道理,大家都应该记得小学时就在背诵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社会行业分工,很多人都不再从事耕种的工作,体会不到其中艰辛,可能会觉得浪费一点没有关系。虽然我们不耕种,但是如果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不被尊重珍惜,被浪费和糟蹋,我们也会觉得不应该。
弘一大师提醒我们: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福,是前生善业感得的果报。今生我们能获得,更要珍惜这果报,继续造作善业,以积蓄来生的福报;如果不知珍惜,待到福报耗尽时,安乐可能也就随之殆尽了。
惜福,是知道当下的福是过去乃至自己前生的努力付出的结果,让自己珍惜尊重自己的付出所得,对得起自己,尊重因果。同时,惜福,是知道当下的福是无常的,要及时抓住利用当下的福,来创造未来更大的自在永恒的安乐。
年马上就要走到尽头,回顾过去一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自己在惜福上,实在还有更多需要改进和实践的。年认真做到的,大概就是在灵隐寺过堂,每一餐饭都吃得干干净净。
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年你为惜福做的事,以此勉励自己在下一年能够持续,将惜福落在生活中的各处。
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yfbj/1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