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预防保健 > > 正文 >

伤寒论黄连汤

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黄连汤见于《伤寒论》第条,是脾胃病常用经方之一。《伤寒论》教材将其黄连汤证归为太阳病变证,定为上热下寒证。认为其病位涉及胸膈、胃肠,将“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作为病机,即上热下寒,以“腹中痛,欲呕吐”为审证要点,其方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

伤寒条文原文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各三两

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解析

这一条是讲阳明热而未实的脉证治法。

这一条注意两个“有”字,“胸中有热”的“有”,“胃中有邪气”的“有”。有者,就是原来就有的意思。“胸中有热”是上热;“胃中有邪气”是胃里、中焦有邪气。

什么邪气?这里指寒邪之气。就是上边有热,中焦还有寒,这样一个病理反映到证候上来,胃里有寒,所以肚子就疼痛;胸中有热,就是“欲呕吐者”,总想着要呕吐,但是又吐不出来,所以加个“欲呕吐”,这是上热而中寒。上热而中寒,这也是一个阴阳升降不利的关系。胸中之热不能下行,所以热在上而寒在中,凡是这样的寒热错杂之证都和阴阳的升降有关系。

《伤寒论》—黄连汤

黄连的用量《伤寒论》用黄连共12方,除乌梅丸用16两外,其余方黄连用量为1两6方,即5个泻心汤与陷胸汤;3两4方,即葛根芩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连汤与白头翁汤;4两1方,即黄连阿胶汤。可以看出,黄连用于泻心消痞或清泻胸脘痰热多用1两,配伍黄芩、干姜与半夏。用于清心除烦之不得眠,黄连则用4两,配黄芩、白芍。黄连应用3两的方证中葛根芩连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白头翁汤证与黄连汤证,均以下利、呕吐为主症。由此可以看出,黄连治痞用量为1两,治呕、利多加至3两,以寒热相伍为基本原则。本方以黄连命名,重用至3两,既是与姜、桂寒热相伍,更是以黄连之苦寒清降“胸中热”。

干姜、桂枝、半夏与人参的应用寒热配伍是仲景治疗中焦病变常用配伍。其中与黄连相伍主要有黄连配干姜、黄连配半夏、黄连配桂枝。成无己认为“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释黄连汤为“上热者,泻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下寒者,散之以辛,桂、姜、半夏之辛以升阴。”

《伤寒论》—黄连汤

黄连汤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检索中医知网,发现近十年黄连汤临床研究多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嗳气、口腔溃疡,黄连汤加味对胃癌患者胃脘灼热、大便粘滞、口苦口臭、腹痛腹胀等症状有非常显著的治疗作用。基于黄连半夏之辛开苦降,清热化痰安神(黄连温胆汤方义),黄连桂枝相伍有交泰丸之意,黄连汤对于兼有失眠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有良效。另外黄连汤也可用于乙肝肝胃不和证以及腹型过敏性紫癜,其临床应用指征均为寒热错杂。研究发现黄连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

[1]杨学,孔祥亮.黄连汤方证探微[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44(1):45-48.

我们是医学道路上的一粒粒碎石

携手共筑您的健康之路??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编辑:吴琪琪

校对:关明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yfbj/1320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