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控制 http://m.39.net/pf/a_6311310.html说到大便带血,
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跟痔疮联系在一起,
毕竟民间还有“十男九痔”的说法~~~
很多人讳疾忌医,或者是忙于工作,
觉得便血只是小问题,
殊不知,
便血还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信号!
便血是痔疮还是肠癌?结直肠癌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常把大便改变当成湿热或消化不良,比如痔疮出血和肠癌便血就经常混淆,等到肿瘤严重了才去就医,许多患者因此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
痔疮便血:
患痔疮便血是鲜红的,附于大便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后的滴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
大肠癌便血:
患大肠癌便血常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少量的、带黏液的血便,且便意频繁,有时只排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
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考虑肠癌的可能,医院排查:
1、腹部持续不适、隐痛、腹胀;
2、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或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
3、便血或黏液便;
4、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又或者出现腹部肿块。
这里尤其要提出便血,很多时候大家以为是痔疮,实际上它也是大肠癌的一种信号。
早期筛查,可以提早干预在我国,肠癌在的好发年龄多在40岁-60岁,患者平均年龄比欧美国家提前12岁-18岁。但我国早期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始终徘徊在10%-15%。
多数患者有症状就诊时已是中晚期,甚至远处转移,晚期大肠癌疗效差,术后易复发转移。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据统计,肠癌原位癌(极早期)5年生存率在94.1%,局部癌变(1期)为84.6%,而远期转移,比如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5年生存率下降到5.7%。应该说,肝转移是大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早期筛查结直肠癌十分重要。
专家认为,至少80%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历时大约5年以上,所以最好一年做一次肠镜,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通过筛查可以消除癌前病变,减少癌的发生。
大便习惯改变,警惕肠道出现问题专家提醒,除了血便以外,如果平时的大便习惯、大便次数改变等,也要引起重视。
1.大便习惯改变,譬如每天早上准时大便,突然改了时间;
2.大便次数改变,一天一次变成一天几次或出现便秘、腹泻交替;
3.大便性状改变,出现粘液便、血便或大便变得细条。
上述的任何一项改变都可能是肠道出现问题的早期信号。
如果作息正常,持续一段时间仍无改善就要注意及时就医,如伴随出现贫血、消瘦、无力及发热等现象,应该要立即就医。
因为大量的肠道杆菌进入肠道破坏肠道黏膜引起炎症的同时,细菌还会分泌毒素,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甚至造成血便。
想要肠道健康?1.饮食要规律。我们平时说生活要有规律,其实肠道更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一日三餐饮食要规律,可以有效呵护肠道功能。
2.补充益生菌。在人体肠道中,“驻扎”着大量的细菌,数量高达几十万亿个。这些细菌种类、数量众多,有对人体有益的好细菌,有对人体有害的坏细菌,还有中性菌,它们相互制约,维持特定的微生态平衡。益生菌有助于肠道维持长期的健康生态,对腹痛、腹泻、便秘等有长效的调节作用。
3.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肠道年轻,坚持膳食结构的平衡合理很重要。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结构对保持身体健康,维护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4.适当运动。养护肠道还要注意适度锻炼,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常做俯卧撑、揉腹等,有利于增强腹肌,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肠道提前老化。
5.调节情绪。人体的情绪会影响肠道健康,保持愉悦的情绪,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大有益处。
6.疾病要早治。对于身体疾病要及时治疗,不止是肠道疾病,包括身体的其它疾病,以免引起更严重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治疗疾病时,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合理用药很关键。
国医堂专家温馨提醒:
如果你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请应及时进行胃肠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
名医档案王晓光副主任医师
坐诊时间:全天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消化疾病诊疗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深受患者及业界好评。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炎、顽固性便秘、消化道息肉、出血及早期癌症等消化系统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yfbj/1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