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十二指肠炎 > 疾病体征 > > 正文 >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

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艾炙每伏第一天为最佳,能持续最好)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初伏时间:年7月12日 庚辰

  中伏时间:年7月22日 庚戌

  末伏时间:年8月11日 庚午

  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需要炙的几个保健穴位: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为什么呢?

因为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这个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

我跟大家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大家都知道母鸡是大补人体的,可以补气生血,补肾益精。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是现在的鸡不是自然生长,是靠饲料,激素喂养的,谈不上营养,吃了只会对身体有害。所以古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曾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句话就是说,如果要想身体健康足三里穴要经常保持不干燥。在古代使用灸法都是采用化脓灸,经常刺激足三里来强壮身体。

足三里还可以用来防止老花眼、中风、治疗高血脂症等等。

艾炙方法

如果身体不错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常常用于治疗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有一年青性功能障碍患者,在我的指导下,夏天灸关元穴,在那年夏天后病就痊愈了。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还有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可以按摩、艾灸疗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是藏真火之穴。临床上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和)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采用灸法,命门用大艾柱灸,神阙用隔盐灸,不必看灸多少壮,要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

身柱在背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线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身柱子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哮喘,大气不足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根据临床经验我认为是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特别是三伏灸身柱穴对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小儿皮肤娇嫩,艾条相对要小些,因而一定要小心,一般每次灸的时间表10-20分钟,开始是隔日一次,灸一个月后可减少灸的次数,每周期性2-3次,或者每周一次。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小儿体质太差,易患感冒,还可配合风门、大椎等穴位治疗,加强抗外邪的能力。

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提到身柱的妙用时,认为有以下作用,可能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以抗高烧,小儿疳积、惊风、虫积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身柱穴还有具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7、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如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阳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以上这些穴位,如果在三伏天艾灸,会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如果长年坚持会延年益寿。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年之内有三伏,三伏相连,是一年中最热的30或40天。伏有“潜伏”之意。你知道年的三伏天是哪些天吗?

  年三伏天时间表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初伏时间:年7月12日 庚辰

  中伏时间:年7月22日 庚戌

  末伏时间:年8月11日 庚午

  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现在大家知道三伏天时间,知道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吗?赶紧分享,做好迎接最热的准备。

岁老中医告诉你:三伏天艾灸此穴最重要

 明《六研斋笔记》:宋代有个姓顿的官,重病2年,到了骨瘦如柴的地步。有一天,他正在家做艾灸,一个叫赵三翁的朋友来访,问其病因,他就把自己的病情如实相告了,赵三翁听后就叫他把所有的艾灸撤掉。

  当时正值盛夏,赵三翁打开三扇天窗,让日光直接透入厅堂内,然后让其仰卧在床铺上,在他的肚子上铺了满满的10多斤艾绒,让日光直接照在艾绒上,晒到热穿透了腹部,几乎难以忍受了,一会儿,他的肚子里边像雷鸣一般响并且泄泻臭秽,嘴巴鼻子里面有浓浓的艾草气味,才把肚子上的艾绒拿掉。

  第二天重复做,一个月后,疾病好得差不多了,仍然让他坚持连续做了天,从此,他不但陈年旧病完全彻底根除,而且强壮健康得像年轻时一样!

  赵三翁说:“这是孙真人的秘诀,太阳是真火,当艾盖满肚子,太阳慢慢照射,借助太阳和艾的双重阳气,渗入腹部的功力极大,每年的五六七月做这样的日光灸最好!”

  上面这个案例讲明了3个要点:

  1,三伏灸的重要性;

  2,腹部的重要性;

  3,艾灸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腹部上的要穴以神阙为重!

  提倡“艾火遍身烧”的孙思邈活了岁,一直推崇艾灸“足三里、神阙穴”,很多艾友经常问阿是穴是那个穴?阿是穴就是孙思邈定义的,他提出了“以痛为俞”的取穴法。

  神阙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明代大医家李时珍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

  实际上,我们不仅在三伏天里要把肚脐作为主灸穴位,一年天里都应该作为主灸穴位。

  为什么?

  先看看古代医家怎么说:

  “肚脐位于人体之中央,其上为阳,其下为阴,介于阴阳二者之间,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故能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温补脾肾,故可通治百病。”

  “神阙穴是任脉的的要穴,任脉总领人一身的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所以神阙为经气的汇海;是经络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之效力,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分清浊而别阴阳,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腹部的穴位,不仅肚脐是个扶正固本的要穴;中脘、气海、石门、关元、中极穴、曲骨都是固本培元的大穴

  肚脐是人体最大的寒湿入口!

  中医并认为“湿邪”郁结于肚脐周围!也就是说:湿邪是以肚脐为大本营的,上游于面,下行于脚。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艾灸贴,秉承中医传统,采用中国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医圣”李时珍故里特产,蕲春四宝之首的蕲艾,利用现代科技宝石级托玛琳自发热技术,模拟古法艾灸的原理,达到远红外灸疗、中药药疗、精油理疗三效合一国家专利绿色健康疗法,能够迅速渗透、疏通经络、祛寒除湿、活血化瘀、缓解或消除身体各种疼痛及不适。

艾灸贴正品60粒,买二盒发三盒,买三盒发五盒!

商品详情

活动:买二盒发三盒,买三盒发五盒!艾艾贴艾灸贴正品60粒艾灸仪器五年陈艾条艾灸柱家用温灸贴包邮.厂家直销,采用40:1五年陈蕲艾,火力温和渗透力强,艾灸效果好。艾柱卷锡纸,底座采用防过敏不干胶,粘性强牢固不易掉,安全防烫。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hweas.com/jbtz/1189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hwea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十二指肠炎 版权所有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